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电焊机安全隐患整改建议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电焊机有哪些安全隐患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电焊作业应当注意的安全事项及预防方法
电焊又称电弧焊,这是通过焊接设备产生的电弧热效应,促使被焊金属的截面局部加热熔化达到液态,使原来分离的金属结合成牢固的、不可拆卸的接头工艺方法。根据焊接工艺的不同,电弧焊可分为自动焊、半自动焊和手工焊。自动焊和半自动焊主要用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其设备多安装在厂房里,作业场所比较固定;而手工焊由于不受作业地点条件的限制,具有良好灵活性特点,目前用于野外露天施工作业比较多。由于工作场所差别很大,工作中伴随着电、光、热及明火的产生,因而电焊作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害。
一、易引起触电事故
1、焊接过程中,因焊工要经常更换焊条和调节焊接电流,操作进要直接接触电极和极板,而焊接电源通常是220V/380V,当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存在故障、劳动保护用品不合格、操作者违章作业时,就可能引起触电事故。如果在金属容器内、管道上或潮湿的场所焊接,触电的危险性更大。
2、焊机空载时,二次绕组电压一般都在60~90V,由于电压不高,易被电焊工所忽视,但其电压超过规定安全电压36V,仍有一定危险性。假定焊机空载电压为70V,人在高温、潮湿环境中作业,此时人体电阻R约1600Ω,若焊工手接触钳口,通过人体电流I为:I=V/R=70/1600=44Ma,在该电流作用下,焊工手会发生痉挛,易造成触电事故。
3、因焊接作业大多在露天,焊机、焊把线及电源线多处在高温、潮湿(建筑工地)和粉尘环境中,且灶机常常超负荷运行,易使电源线、电器线路绝缘老化,绝缘性能降低,易导致漏电事故。
二、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由于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电弧或明火,在有易燃物品的场所作业时,极易引发火灾。特别是在易燃易爆装置区(包括坑、沟、槽等),贮存过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塔、罐和管道上施焊时危险性更大。
三、易致人灼伤
因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电弧、金属熔渣,如果焊工焊接时没有穿戴好电焊专用的防护工作服、手套和皮鞋,尤其是在高处进行焊接时,因电焊火花飞溅,若没有采取防护隔离措施,易造成焊工自身或作业面下方施工人员皮肤灼伤。
四、易引起电光性眼炎
由于焊接时产生强烈火的可见光和大量不可见的紫外线,对人的眼睛有很强的刺激伤害作用,长时间直接照射会引起眼睛疼痛、畏光、流泪、怕风等,易导致眼睛结膜和角膜发炎(俗称电光性眼炎)。
五、具有光辐射作用
焊接中产生的电弧光含有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对人体具有辐射作用。红外线具有热辐射作用,在高温环境中焊接时易导致作业人员中暑;紫外线具有光化学作用,对人的皮肤都有伤害,同时长时间照射外露的皮肤还会使皮肤脱皮,可见光长时间照射会引起眼睛视力下降。
六、易产生有害的气体和烟尘
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弧温度达到4200℃以上,焊条芯、药皮和金属焊件融熔后要发生气化、蒸发和凝结现象,会产生大量的锰铬氧化物及有害烟尘;同时,电弧光的高温和强烈的辐射作用,还会使周围空气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长时间在通风条件不良的情况下从事电焊作业,这些有毒的气体和烟尘被人体吸入,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七、易引起高空坠落
因施工需要,电焊工要经常登高焊接作业,如果防高空坠落措施没有做好,脚手架搭设不规范,没有经过验收就使用;上下交叉作业采取防物体打击隔离措施;焊工个人安全防护意识不强,登高作业时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一旦遇到行走不慎、意外物体打击作用等原因,有可能造成高坠事故的发生。
八、易引起中毒、窒息
电焊工经常要进入金属容器、设备、管道、塔、储罐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所施焊,如果储运或生产过有毒有害介质及惰性气体等,一旦工作管理不善,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作业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炼油、化工等企业。
九、防触电措施
总的原则是采取绝缘、屏蔽、隔绝、漏电保护和个人防护等安全措施,避免人体触及带电体。具体方法有:
1、提高电焊设备及线路的绝缘性能。使用的电焊设备及电源电缆必须是合格品,其电气绝缘性能与所使用的电压等级、周围环境及运行条件要相适应;焊机应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防止日晒雨淋,以免焊机电气绝缘性能降低。
2、当焊机发生故障要检修、移动工作地点、改变接头或更换保险装置时,操作前都必须要先切断电源。
3、在给焊机安装电源时不要忘记同时安装漏电保护器,以确保人一旦触电会自动断电。在潮湿或金属容器、设备、构件上焊接时,必须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额定动作时间小于0.1秒的漏电保护器。
4、对焊机壳体和二次绕组引出线的端头应采取良好的保护接地或接零措施。当电源为三相三线制或单相制系统时应安装保护接地线,其电阻值不超过4Ω;当电源为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系统时,应安装保护零线。
5、加强作业人员用电安全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教育,要求焊工作业时必须穿绝缘鞋、戴专用绝缘手套。禁止雨天露天施焊;在特别潮湿的场所焊接,人必须站在干燥的木板或橡胶绝缘片上。
6、禁止利用金属结构、管道、轨道和其它金属连接作导线用。在金属容器或特别潮湿的场所焊接,行灯电源必须使用12V以下安全电压。
十、防火灾爆炸措施
1、在易燃易爆场所焊接,焊接前必须按规定事先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经有关部门审批
同意后方可作业,严格做到“三不动火”。
2、正式焊接前检查作业下方及周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作业面是否有诸如油漆类防腐物质,如果有应事先做好妥善处理。对在临近运行的生产装置区、油罐区内焊接作业,必须砌筑防火墙;如有高空焊接作业,还应使用石棉板或铁板予以隔离,防止火星飞溅。
3、如在生产、储运过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设备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前必须检查与其连通的设备、管道是否关闭或用盲板封堵隔断;并按规定对其进行吹扫、清洗、置换、取样化验,经分析合格后方可施焊。
十一、防灼伤措施
1、焊工焊接时必须正确空戴好焊工专用防护工作服、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使用大电流焊接时,焊钳应配有防护罩。
2、对刚焊接的部位应及时用石棉板等进行覆盖,防止脚、身体直接触及造成烫伤。
3、高空焊接时更换的焊条头应集中堆放,不要乱扔,以免烫伤下方作业人员。
4、在清理焊渣时应戴防护镜;高空进行仰焊或横焊时,由于火星飞溅严重,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十二、预防电光性眼炎措施
根据焊接电流的大小,应适时选用合适的面罩护目镜滤光片,配合焊工作业的其他人员在焊接时应配戴有色防护眼睛。
十三、预防辐射措施
焊接时焊工及周围作业人员应穿戴好劳保用品。禁止不戴电焊面罩、不戴有色睛镜直接观察电弧光;尽可能减少皮肤外露,夏天禁止穿短裤和短褂从事电焊作业;有条件的可对外露的皮肤涂抹紫外线防护膏。
十四、防有害气体及烟尘措施
1、合理设计焊接工艺,尽量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减少在金属容器里焊接的作业量。
2、如在空间狭小或密闭的容器里焊接作业,必须采取强制通风措施,降低作业空间有害气体及烟尘的浓度。
3、尽可能采用自动焊、半自动焊代替手工焊,减少焊接人员接触有害气体及烟尘的机会。
4、采用低尘、低毒焊条,减少作业空间中有害烟尘含量。
5、焊接时,焊工及周围其他人员应配戴防尘毒口罩,减少烟尘吸入体内。
十五、防高坠措施
焊工必须做到定期体检,凡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病史人员,禁止登高焊接。焊工登高作业时必须正确系挂安全带,戴好安全帽。焊接前应对登高作业点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查看立足点是否稳定、牢靠,以及脚手架等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必要时应在作业下方及周围拉设安全网。涉及上下交叉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十六、防中毒、窒息措施
1、凡在储运或生产过有毒有害介质、惰性气体的容器、设备、管道、塔、罐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所施焊,作业前必须切断与其连通的所有工艺设备,同时要对其进行清洗、吹扫、置换,并按规定办理进设备作业许可证,经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
2、正常情况下应做到每4小进分析一次,如条件发生变化应随时取样分析;同时,现场还应配备适量的空(氧)气呼吸器,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3、作业过程应用专人安全监护,焊工应定时轮换作业。对密闭性较强而易缺氧的作业设备,采用强制通风的办法予以补氧(禁止直接通氧气),防止缺氧窒息。
电焊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焊机的周围会产生一定的磁场,电弧燃烧时会向周围产生辐射,弧光中有红外线,紫外线等光种,还有金属蒸汽和烟尘等有害物质。
焊接电弧温度在3000℃时,其辐射波长小于290mμm;温度在3200℃时,其辐射波长小于230mμm。当光辐射作用在人体上,机体内组织便会吸收,引起组织热作用、光化学作用或电离作用,致使人体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的损伤。
红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组织的热作用。在焊接过程中,眼部受到强烈的红外线辐射,会立即感到强烈的灼伤和灼痛,发生闪光幻觉。长期接触可能造成红外线白内障、视力减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扩展资料:
电焊机的操作规范:
1、电焊机应放在通风干燥处,放置平稳。
2、检查焊接面罩应无漏光、破损。焊接人员和辅助人员均应穿戴好劳保用品。
3、电焊机焊钳、电源线以及各接头部位要连接可靠、绝缘良好。不允许接线处发生过热现象,电源接线端头不得外露,应用电胶布包好。
4、电焊机与焊钳间导线长度不得超过30米,特殊情况不得超过50米,导线有受潮、断股现象应立即更换。
5、电焊线通过道路时,必须架高或穿入防护管内埋入地下,如通过轨道时必须从轨道下面通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焊机
车间安全合理化建议1
“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铆焊车间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职工无违章、班组无隐患、车间无事故。
车间充分利用贴安全标语、出安全板报、写安全稿件、开安全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层层发动,提高了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营造了“人人懂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车间还认真开展“自清自查”活动,杜绝三违现象,倡导三不伤害。车间每天派专人不定时到生产现场巡查,每周定期组织管理技术人员和班组长深入车间集中抽查并做好记录,月底与各班组奖金挂钩考核。车间还大力开展安全合理化建议活动,重奖提出能够预防和消除安全事故建议的职工。车间还开展了“安全达标竞赛”活动,明确了每个班组的安全生产目标和奖罚规定,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车间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部位,实行重点控制,对存在事故隐患,安全不达标的及时整改,车间先后检修了电器设备,粉刷了龙门吊车轨道两旁的“黄色斑马线”,更新了电焊机护罩,更换了电动工具,对刀闸开关安装上漏电保护器,使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近期,输送车间团支部为认真贯彻落实铝厂三季度安全指示精神,开展好“强基储严责任、重实效”主题实践活动”,该支部针对车间重点危险岗位青工多,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特点,在车间内开展了青工安全监管安全合理化建议查找安全隐患活动。
此次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团员青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认真贯彻三季度安全指示精神,以及公司和厂的各项安全准则,切实增强团内“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建设,长期不懈的开展“青安杯”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为该厂及车间的生产稳定顺行创造条件。
活动开展后,该车间广大青年职工围绕岗位精心操作、查找隐患、解决隐患、杜绝事故等方面,从牢记各项安全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维护设备稳定运行入手,大力开展“强基储现代化工生产因其所具有的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所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多为危险化学品,易发生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等事故而成为一个高危行业,安全环保压力大、事故多发,且易发大事故。笔者所在公司的某车间为一个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非常集中、安全风险非常高的单位。车间主要有2套生产装置,一是以电石为原料生产乙炔,另一套是甲醇氧化制甲醛。车间集中了电石、甲醇、乙炔、甲醛、硫酸、液碱等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物质,车间现有正式员工66人,另有劳务输入人员73人,车间员工人数众多、来源广泛、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从大学本科到半文盲,普遍工作经验欠缺,安全管理难度极大。员工在自身的安全行为方面差异较大,层次区分明显,因此对安全的理解深浅不一,且大多数没有化工操作经验,部分劳务输入人员甚至没有任何安全的概念。装置自2006年试车以来,安全生产工作便是车间的头等大事,车间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一切工作都以安全为基础,安全是生产的保障,车间在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方面花了很大精力,投产3年来,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良好记录,没有发生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等事故,分析总结该车间在安全管理上的方法,得出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是安全工作的核心理念和落脚点
1.事故统计说明当前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是人
首先要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工作是车间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我们认为,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对象,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实践者。从事故发生的规律性来说,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或故障)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在生产中,人、机、环境形成一个系统,如果三者在安全品质上进行优化匹配,达到系统本质安全化,可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当技术经济条件稳定在一定水平时,人的本质安全素质就是控制事故的决定性因素,而事故致因统计发现,单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产生事故的情况很少,一般不超过5%,事故致因中95%以上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有70%左右的事故完全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肇发的。因此,人作为企业行为的主体,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要素,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能力,强化安全、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素养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
2.安全教育工作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方法
安全的核心是人的安全思想,提升员工的安全思想水平的主要手段就是安全教育。安全思想教育就是对全体员工,就安全认识长期进行思想、态度、责任、法制、价值观等方面的系统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安全教育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安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持续有效的教育,全面持续地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必须让人人都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是自身利益所在,是与自己本身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大事,安全需求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需求,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法律和制度的强制性要求。这样,全体员工才会积极行动起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参与安全管理。并逐步形成一种安全“注意力”,即对与安全相关的信息特别敏感。
安全教育的计划十分重要,安全教育要保证持续有效,必须是一个让员工能够接受的愉快过程,要针对法规的要求、员工的思想状态、装置的运行情况、季节性的变化,通过一定的手段(讲座、黑板报、培训班、安全竞赛、班组日常安全学习等)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等教育,加强其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安全知识教育和各类安全活动,创造安全文化氛围,逐步形成车间注重安全的浓厚氛围,制造安全需求环境。
要注意的是: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要以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以开大会念文件的方式来解决安全知识教育的手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安全教育的形势变化。车间针对现有劳务人员的实际状况,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中,最主要是通过事例的讲解来进行,给员工指出,其工作的环境与事例中发生事故的环境非常类似,并通过收集资料、图片让他们观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育避免了空洞的说服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针对员工的不同层次,安全教育要有不同的方法,要重在实效
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采用哪些方法则要视对象和目的而有所区别。车间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将教育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在安全防护的硬件(器材、设备)使用上进行培训,主要是强化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二是在思想教育上下工夫,即培养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车间面对不同文化、年龄、资历、层次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特别是针对劳务输入人员,考虑到多数是农民和家属工,文化层次较低,车间特地在每个班组都任命了一个劳务输入人员班组的班组长,起到良好的沟通和带头作用,在培训上以实际安全操作技能为重,安全思想、意识教育为辅,坚持每季度开展消防灭火器材、防毒器材的实际培训操作考试,着重实际能力的培训和巩固,收到显著成效。一次外来电石车辆在车间现场起火自燃,岗位人员(劳务工)一边准确及时向消-防-队报警,一边迅速使用干粉灭火器、氮气等灭火,整个过程忙而不乱,4min后,待消-防-队赶到现场,岗位人员已基本扑灭火焰,成功地控制了火灾的发展。说明车间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卓有成效。
二、安全制度的建立、完善与执行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准则。有了完善的安全法规和制度以及安全规程,才可以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在以人为本并广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车间逐步建立起了以下几种制度为主线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一是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各层次人员逐级明确落实安全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二是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分层次定期开展车间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限时整改隐患,对整改情况,要有负责人签字确认,确保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三是安全教育制度,规定了各类人员的教育时限、内容、记录要求等,保证了教育的质量;四是安全责任追究与奖励制度,车间将激励机制引入安全管理中,明确员工的责、权、利,实行月度绩效考核,并累计进入年度绩效考核。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实施连带责任制,如车间领导发现的具体安全问题如果安全管理人员或班组长、技术员未能及时发现,则相关人员同时也要受到处罚,班组发生的任何安全事故,班组长也必须连带受处罚,这些奖罚同时做为人员晋升、经济奖励的重要依据;五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月度进出和储存台账;六是应急管理与预案执行制度等,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演练工作,纠正和完善预案存在的不足,提高员工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只是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不是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必须将死的制度变成活的思想和行动。通过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使其能掌握理解并接受,最终形成员工的一种自主行为。
特别强调:执行力是确保制度有效的关键。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的成败关键在领导,强调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要求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安全措施的筹划、开发、实施和改进的决策负最终责任。管理人员的工作也是举足轻重的,要真正起到管理作用,不能仅仅是安排任务,告诉工人如何处理发生的问题,而应该和所有员工一起投入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
三、开展有针对性、重在实效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全员参与”。实施管理工作,看是一个从上而下的过程,但如果没有员工的理解支持,实施过程就会大打折扣,指令或制度的执行情况就难以保证。因此,强调员工的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线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是不容忽视的,直接从事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长期积累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是别人无法比拟的,对事故的预见性和判断能力有其独特的敏感性,他们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是真正的专家,往往能提出一些极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要调动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发挥其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融人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我要安全”。车间可采用下面一些做法:
1.开展合理化建议收集与奖励活动。车间要非常重视员工提出的安全合理化建议,对提出的每一条建议,车间都要立即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如果认为具有一定安全价值就会马上实施,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调动了员工的安全积极性,做到了不仅仅是讲安全,更主要是要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车间自2006年以来,员工提出的安全整改合理化建议达87条,经车间和公司评估后,实施了65条,大大提高了防范事故的能力。
2.开展车间危险因素识别与安全管理方案编制工作。车间的危险程度高,危险因素多,车间开展危险因素辨识工作,先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然后全员参与识别工作,再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并在生产中实施。通过这一工作,提高了员工的安全识别能力,也使车间的生产工作进一步处于安全受控状态,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3.在检修工作中实施作业指导书和操作人员安全监护制度。检修工作是事故易发时期.车间高度重视检修的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认真实施了检修作业安全环保作业指导书和工艺人员监护制度。即所有的检修作业在开始前,除必须办理相应的检修作业票证外,还要经危险因素辨识后填写落实安全环保作业指导书,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后,由工艺人员现场确认安全条件并监护,才能开始检修作业,进一步保证了检修作业的安全。
4.定期对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状况进行评估考核,以及时纠偏和提高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车间每月要对车间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考核打分,查找存在的问题,召开车间班组长会进行分析,根据考核情况对班组进行奖惩,对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建立定期的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员工心态及可能出现的危及安全生产的苗头,做到提前消化不安全因素。
5.鼓励员工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提高员工的安全专业水平。一般认为,注册安全工程师门槛高、要求严,是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目标,但车间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水平,由车间主任带头参加国家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现已有4人通过了考试,取得注安师资格证书,有力地推动了车间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6.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安全观念。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杜邦公司全球著名的“安全十原则”。车间向员工大力宣传其先进理念和作法,在安全上摈弃传统的8小时观点,对员工实行24小时安全关怀,让员工明白安全不仅是上班时间的事,更是全天的生活内容,逐步促进员工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
必须注意的是,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得到全员的认同,特别是基层员工,才能使管理工作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车间安全管理是一个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经过3年的摸索,该车间已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文化氛围也逐步形成,安全管理工作现已逐步被员工所理解,安全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但安全文化的建立、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没有止境的事业,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能共同总结出不同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做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
“严责任、重实效”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提合理化建议,截止到目前,车间团支部收到安全合理化建议13条,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监督员共纠正违规操作4人,各岗点整改排除安全隐患6个。此次安全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青年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充分发挥了“团员示范岗”的模范典型作用,增强了团员青年查找安全隐患的意识,为车间降低事故发生率、设备稳定顺行、实现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车间安全合理化建议2一、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存在问题:
1、加强领导安全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杜绝一些领导和职工、干活凭经验,管理凭感觉,老思想跟不上管理的现象。
2、上级领导来检查指导工作,下级往往忙于应付,没有解决实际安全问题。
3、安全管理台帐不规范,应定期按标准发放并及时检查。管理人员督促检查存在缺项,应勤检查,在要害场所多增加一些安全标识,警示牌,加大安全巡查力度。
4、要坚持对新进职工和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度,严格持证上岗。
5、做好质量监管和审查,不合格产品要及时报废处理,不能修修补补就当做完好品供应给客户,影响公司整体形象(可以修好不影响产品整体性能的除外)
6、公司劳动纪律比较松散,大门口进出无人过问,职工在车间干活还想着家中的事,要加强劳动纪律,严格出厂条例,加强对厂门卫等人员的管理,不能抓三天就松懈了。
7、细化生产流程,改进工艺技术,降低采购和制造成本,优化工作流程,简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及时了解行业上同类产品信息,及时捕捉适销产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生产煤矿急需的救生设备等
二、工作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职工劳动保护穿戴不统一整齐,部分车间职工工作服缺失,需要购置新工作服。
2、车间更衣室内物件摆方不整齐,工作场地加工件摆放凌乱,工序不明了,不能做到道路畅通,影响安全生产。
3、一部分职工在工作时存在侥幸心理,凭经验办事的表现严重。
4、新进学员理论知识重组,但实际工作经验不足,部分新职工不听管理,应加强安全教育。
5、由于天气变冷,车间各办公室、更衣室里的职工取暖设备比较杂乱,易引起火灾,建议公司统一购买取暖设备,各办公室、更衣室有专人负责取暖设备,及时关闭取暖设备。
7、机床操作工在设备开启前没有检查设备的习惯,需要加强班前十分种教育。
8、部分车间将油桶等易燃物存在车间,没有放到指定的安全位置。
9、存在部分职工戴手套使用大小锤,违反“三违”规定,要架起那个这方面的教育。
10、管辅人员在下车间时,没有及时穿戴防护用品,管辅人员也没有发放防护用品,给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请按计划购置。
13、电器车间部分职工进试验区没有穿绝缘鞋,乱用电工工具,在使用电动工具时要检查是否有漏电现象。车
14、天气变冷,车间温度在零度以下,机床冷却液结冰,职工长时间操作容易冻伤手,反应不灵活,易出事故。
15、公司车棚经常出现有人破坏职工车棚、车辆等现象。
21、加强设备保养检修,保证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22、加强试验区管理,加强对试验员和进出实验区的人员的进出管理,严格考核。
三、职工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1、以前厂里很少开展安全活动,职工对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希望能请相关安全专家讲课,如上次演戏时讲课一样。
2、职工安全教育工作要继续加强,部分职工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应付检查,安全意识差,应加强专业性培训,不能出现一职多能不专业的现象,而且安全教育的投入很少,没引起公司领导的重视。
3、加强宣传教育,及时督查各单位安全学习情况,重点检查基层车间的安全管理记录,督导基层做好安全生产教育,特备是每周一案、每日一题活动。加大安全检查力度,要常抓不懈。
4、干部要经常到车间进行安全指导,多与职工互动开展安全教育,不能只是理论学习没有互动环节,要在职工心中树立三违意识,抓好三违的重要性,三违治理等相关文件就要长期执行,不能间断。
5、每天开广播时希望能够播放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每个星期播放一到两个内容,安全管理部整理各单位历年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原因制作成光碟,以作为培训员工、安全教育的生动教材。
四、如何抓好“三违治理”
1、勤检查,并做好记录,加强制度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安全员的作用,坚持安全教育,做好联保制度,不走形式,对无“三违”职工进行奖励,对违反“三违”规范的职工进行处罚,不能将人情,以制度说话。
2、部分车间存在厂房老化、环境差,保暖设施不完备等情况,会导致职工私自使用各种取暖设备,加强职工冬季用火安全教育要从人性化管理方面着手
3、厂是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厂,厂房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严重,要建立设备巡视制度,设有专人每天巡视设备运行情况及操作人员操作情况,避免事故
4、内运输车辆进行一次彻底清查,一些单位的铲车、电瓶车都已使用多年,超期服役,年初就发生一起因电瓶车自行联电撞人事故,对那些超期服役、老化严重、常年带病的车辆要专人保管。
5、间门窗玻璃损坏过多,要及时给予安装,做好冬季防寒保暖。
1、施工现场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的;
2、高处作业未按规定佩挂安全带的;
3、安全网内杂物过多的;
4、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等洞口防护不严,未涂刷红白相间警戒色的;
5、基坑、屋面、楼板、阳台、卸料平台等临边防护不严,防护栏未涂刷红白相间警戒色的。
6、塔吊司机证件未存放施工现场的;
7、未设塔吊指挥或指挥联络信号不明确的;
8、外用电梯、物料提升机各层卸料平台安全门未按规定关闭的;
9、塔吊、电梯、井架、吊篮、物料提升机等注册登记牌未按规定固定在设备上的。
扩展资料
安全消防措施
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要进行施工安全、消防知识的教育和考核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职工,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参加施工。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3.施工作业时必须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不许私自用火,严禁酒后操作。
4.从事高空作业人员要定期体验。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症、癫痫病以及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5.在高空、钢筋、结构上作业时,一定要穿防滑鞋。
通过检查,发现生产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卫生的问题,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生产安全。通过检查,预知危险、清除危险,把伤亡事故频率和经济损失率降低到社会容许的范围内。安全检查对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建筑工地
OK,关于电焊机安全隐患整改建议和电焊机有哪些安全隐患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