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式装修网


农村青砖灰瓦一层小院,北方农家习俗有哪些

时间:2023-09-29 作者:振树 45 45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农村青砖灰瓦一层小院,以及北方农家习俗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孔店沿河村旅游景点介绍 孔集沿湖小区

北京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村镇,村名最难写,多部热门影视外景地

初见“爨”这个字,很多人都一头雾水的问“这字念啥”?这个字念“cuàn”,古音“chuàn”。我知道它,始于十六年前的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年初夏和几个小伙伴包车去了京西门头沟尚未开发的一处古村落“爨底下村”,两天一晚的旅程惊喜连连。由于这个字太生僻,一些介绍中甚至按古音直接将其标为“川底下村”。

十六年过去了,很多人和事都变了,这处古村落更是换了天地、变了容颜。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体,是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人文旅游景点。电影《投名状》、《手机》、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等热门影视剧都曾在此取景,也是京西自驾游的好去处。

爨底下村西北邻柏峪村,南邻双石头村,东邻原蔡家岭村,地域总面积5.33平方公里,海拔650米,距离北京市区90公里,门头沟城区65公里。在明清时代古村所在地是京西贯穿斋堂地区西部东西大动脉最重要的古驿道,既是京城连接边关的军事通道,也是通往河北、内蒙一带的交通要道,建村已有四百多年。明正德十年(1515年)在这里设置防卫御敌的军事隘口——爨里安口,村落因此而得名,归沿河口守备所辖。1958年简化地名时曾改为“川底下”。第一世祖韩甫金、韩甫银、韩甫仓三兄弟从今沿河城地区的“三岔口”调防到此地屯守戍边,本村为第一世族韩甫金后裔中的一支。守户之家世代为军,有战参战,无战垦田。随着兵丁繁衍,人口增多,逐渐形成了村落,延续至今,建立了这座韩氏家族聚居之地。韩的谐音“寒”,冷热在五行中互补,冷平衡了爨中之火,达到了阴阳平衡,韩姓家族才可世代延续。

据村里祖先堂记载有该村韩门二十代辈份,现村中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基本上都是“晓”字辈,现已传到“茂”字辈。

“爨”的解释是:1、烧火煮饭;2、灶;3、姓氏;因“韩”与“寒”同音,寒者贫穷之态,韩姓祖先为使本族能发迹富足,就给村子起名叫“爨底下”。为了好写好记,还编了一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边架火烧,火大烧林,越烧越旺”,也蕴含着背井离乡的韩氏宗亲希望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心愿。

门头沟区多山,从市区过来没什么高速,一百余公里两小时车程,出了六环基本上都是山路,能看到沿途正在修的高架桥,估计过几年就通高速了,过来会更方便。这山路各种小急弯,秋天层林尽染,让我想起了前几年的巴尔干半岛自驾之旅。沿途我共发现了3个加油站,路况良好。

今天的爨底下村位于“爨柏景区”内,是2009年5月通过整合地区资源正式对外开放的景区,包括爨底下村、双石头、黄岭西、一线天和柏峪。沿着109国道经过斋堂镇,不远处就看见了景区大门。售票处购票,成人35元,所有景点都涵盖在内,景区内停车免费。

十六年过去了,我早已经忘记了当初这里是什么样子,只记得往返斋堂的山路沿途一片荒凉。今天的村口早已整修一新,石碑上刻着大大的“爨”字。

把车停好,走进村子。我来的时候非节假日,游客很少。群山环抱的村落里炊烟袅袅飘升,俨然一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在。古老的门窗,斑驳的石墙,令人联想起明清京西古道上的繁华与沧桑。若不是门口坐着身着现代服装的村民,还真有几分穿越的感觉。

现在通讯、交通发达了,一脚油门就能开车过来。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发旅游,1998年铺下这条通往山西省洪洞县的主街。过去的数百年间,小山村傲世独立,宛如世外桃源。整座山村现居人口35户,93人,656间明末清初的四合院民居,也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较为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

村口有几家出售农产品、旅游纪念品的店铺,看摊大叔特别热情,跟我聊了起来,说“你十六年前来过啊?那你赶上了,那会儿可比现在好玩得多。这么多年拆改得太多,变化太大了”。他的意思是,那时候没开发,能够看到很多原汁原味的场景,现在多少有点商业化,完全是为了旅游而生了。

爨底下村全村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四合院整体精良,布局合理。建筑风格既有北方深宅大院恢弘的气势,窗、室等细节又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风韵。石墙、山路、门楼、影壁、花墙等仍能看出建造时的精工细作;石雕、木刻,以及墙壁上残留的壁画都无声地讲述着几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厚实的院墙凝重中透着威严,灰瓦飞檐积淀的是深厚的文化。整个村落呈元宝形,又被称为“京西的布达拉宫”。

四合院应该是北京建筑的代表之一,相比较起市区的四合院,爨底下的四合院略显袖珍,布局也略有不同。正房、厢房、门楼、中轴线的位置完全靠风水学所规范,建筑思想和市区的一样,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也有门外影壁、门内影壁、门楼、拴马桩、上马石等。但或许是因为面积和朝向的限制,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减少占地面积;二进院里不建垂花门,而建造三间五檩的穿堂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穿堂屋东侧开二门,大门在前院东南角,雨水从大门左侧地洞排出。

四合院前院东厢房的南山墙、后院东厢房的南山墙建“座山影壁”。它是影壁的一种,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

市区的四合院门楼都在中轴线上,爨底下的四合院门楼大部分建在东南角,沿中轴线横向东移,寓意“发横财”,也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思想。

整个村落很小,一头走到另一头也就十来分钟。几乎所有院落都已经开辟成民宿,免费参观,可以体验住“农家乐”,吃农家饭等。但个人认为没必要每个院子都看,都差不多,看几个就审美疲劳了。而且大都太商业化了,千篇一律,这也是很多目的地的弊病。爨底下村值得打卡的地方也就是财主院、福字院、观景台等,再有点脚力的加上关帝庙、金蟾望月等。

这是一座“双店式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既开设店铺又开设骡马店,集居住、商业、货物仓储及马棚于一体的组合院落,各院分区明确互不干扰。临街铺面为三开间倒座房,明间前后均由四扇大门组成,俗称“板大门”,方便商旅出入。铺面除经营村民的日常用品外,还有服务于驮队的用品,如鞭梢、绳索等。店家不仅为过往商旅提供食宿,代客饮马喂料,还有大量的仓储空间以满足经营转口贸易和期货贸易的需要。骡马店门楼的设置也很有特色,既有专门供人使用的门楼,也有专供牲口进出的门楼。

主街右手边的“福字院”是1403年(明朝永乐年间)至今最早的院落之一,是全村保留最完整的四合院,也是唯一一家“两进”的院落。

在大门外的被称为“照壁”,是全村唯一一块至今保存完整的照壁,与二门口的影壁相对应,隔着街的“一字”墙。对外挡住人们的视线,给人以神秘色彩,对内挡住财气,好的出不去,坏的进不来,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探院内活动的作用。照壁上还有“拴马环”,是过去来往客商、官员上下马用来拴马的地方。

进院就是一座影壁,中间一个大大的“福”字。明朝时期韩守德中举,就在自家墙上写了一个福字,希望儿孙幸福安康,心想事成。

当然了,现在看到的这个福字早已是经过无数次修缮重新绘制的。左边上面一点从远处看像蝙蝠,上有5朵梅花,寓意“五福捧寿,五子登科”,下面远看像梅花鹿,上有9朵梅花,寓意“长长久久,百年好合”。“九”在数字中是最大的数,也有“九五之尊、万物之首”之意。偏旁部首远看像寿星佬,上有十六朵梅花,藏有十六笔的“禧”字,在过去这是做生意的门庭,祈盼一年到头生意兴隆,福禄寿喜财皆有之。

男主人挺热情,向每一位来宾介绍小院和他家的美食。不过大叔有点“用力过度”,眼珠子滴溜乱转,多少让人有点觉得太过于商业化。

上山途中有一座小小的“五道庙”,它位于全村最主要的交通节点处,代表村民以孝为重的民风民俗,是传统的丧葬礼仪场所,内供五道爷。过去村民死后,由其亲属到此“报庙”,由“阴间”收纳,免为孤魂野鬼。

“财主院”在整个村落的制高点,从主街向上步行约5分钟即可到达。院落坐北朝南,风水独好,能俯瞰其他村落。前院四间房,南屋主人自留,西屋客栈,东屋厨房,北屋现在是展厅。

走进后院,青砖灰瓦,黄泥墙面,熟悉的场景扑面而来。二十多年前这里曾拍摄过一部名为《英雄》的电视剧,也就是“燕双鹰系列”的第一部。我偶尔扫过几眼,主屋就是剧中某土匪的住宅。

“大五间”是全村扇面状民居的交汇点,也是全村规格最高、质量最好的民居建筑。室内三明两暗,建筑结构为五间五檩,两侧是卧室,中间是客厅。过去称其为堂屋,隔扇有雕花壁罩,窗下有棋盘炕。门外台阶上有猫洞,阶下有狗窝。西侧耳房下有储藏室,并有通气孔和排水口,设计巧妙,是巧妙利用空间的山村民宅建筑的典型代表。

很早以前村民就饲养宠物,并充分考虑了猫狗的生活习性,利用门前台阶下方的空间设狗洞,窗下墙根处或门槛处专设猫洞,让猫可以随意进出。

为了增加可用的储存空间,爨底下村绝大多数四合院里都设有地窖,巧妙地满足了储物、保鲜等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庭院空间的完整性。

这座推磨也曾在《英雄》电视剧里出现过,据说明朝移民最早建造的村子在今天村西北老坟处,后因山洪暴发摧毁了整个村庄,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而幸免于难。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成婚,在现址重建家园。

从福字院对面拾阶而上,半山腰就能俯瞰元宝形的村落全景。个人建议没必要再往山上爬。

下山途中还有一座“娘娘庙”,供奉碧霞元君娘娘,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主管青春、生育、除危济难,有求必应,是北京地区民间供奉的代表之一。

与“娘娘庙”遥遥相对的是古村落里的“关帝庙”,是村中集伦理教化、祈雨祭天、转灯游庙等多项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从爨底下村再往山里开1.2公里就是著名的“一线天”,这里的山是石灰质,受水冲刷形成沟壑,峭壁参天长达百余米,如同隧道,仰望天空如隔一线,从此得名“一线天”。《侠女十三妹》、《天军》、《投名状》等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

Tips:

1、交通:

自驾:门头沟区城区沿G109国道行驶,直行到斋堂镇看到水库大坝(109国道84.9公里处)爨柏景区路口右拐下国道直行1.5公里到爨柏景区售票处,购票再行驶3.5公里到爨底下村。

公共交通:地铁一号线苹果园站出口向西,乘892路公交:每天三趟到达爨底下,早起7:00从苹果园发车直达爨底下,下午15:05、18:40从斋堂发车到爨底下(只有早起的是从苹果园发车直达爨底下的,其他的只能先到斋堂);返程:每天6:50爨底下发车直达苹果园,上午9:35和下午15:35的车都是到斋堂,然后从斋堂换乘892路再回苹果园。

公交车驶入爨柏景区先到达售票处,游客需下车购票再随892路公交行驶三公里到达爨底下村。

2、沿途担礼隧道、大的村镇都有加油站,全程单车道、部分道路蜿蜒崎岖,出发前务必检查车况。

3、门票:成人35元/人、学生票18元/人。村内免费停车。

4、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5、导航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109国道北侧约5公里处爨底下村

6、个人不太建议在村里住,晚上周围可玩的地方不多,市区可以当天往返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淄博名胜的资料

淄博旅游名胜

作者:青春在线来源:未知点击:165时间:2004-7-2314:40:37

文字大小:大中小

333333333

1.聊斋城

来到淄博不能不去看看蒲松龄故居.现在的蒲松龄故居,已经发展成聊斋城旅游景区.是淄川蒲家庄投资兴建的。是以园林为表现形式,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组群式的大型名园景区,它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这里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里,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已形成柳泉、聊斋宫、狐仙园、石隐园、满井寺、俚曲茶座、墓园等旅游景点.景区内的蒲松龄纪念馆,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蒲松龄当年居住的原貌。故居为典型的北方农村院落,郭沫若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故居大门。院内有蒲翁当年著书的聊斋、蒲翁生平展室、蒲翁十分钟爱的文石展厅和当代文人骚客的书画展厅。柳泉,又名“满井”,为当年蒲翁设茶采风之地。现立有沈雁冰题写的“柳泉”石碑。青石砌就的泉口,泉水四溢,令游人流连忘返。蒲松龄除《聊斋志异》外,还创作了上千首俚曲作品,俚曲茶座正是演唱观赏俚曲的上佳去处。游客驻足品茶,听上几段俚曲,自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狐仙园以聊斋故事为主体设计建造,内设蒲松龄生平及著作、蒲公开铺设馆生涯、名人书画等展室。石隐园原系毕氏花园,蒲公设馆毕府30年,写下了大量有关石隐园的诗词佳篇。园内怪石林立,绿树成荫。此园移到蒲翁故里,再现了蒲公舌耕笔耘的生活经历。满井寺为古寺重建,以双重门拱牌坊为入寺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等建筑。聊斋宫外景似琼楼横空,碧湖青山,如天上宫阙。宫内采用彩塑、电影特技、灯光声乐等表现手段,艺术地再现了蒲翁笔下神妖鬼狐的艺术形象。漫步聊斋城,将抛却一切烦恼忧虑,扫清闹城之喧嚣,耳目为之一新,尽情饱览、深刻领会一代文豪蒲公笔下所描绘的神妖鬼狐世界。

行车路线:乘1路公共汽车到淄川车站,转乘23路到蒲家庄门票价格:32元

2.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城区西南部,于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总规划面积1702公顷,下设凤凰山、禹王山、望鲁山、薛家顶和夹谷台五大景区,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淄博市的自然保护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环境教育基地。园内山势险峻,地貌奇特,森林茂密,环境优美,文物景观、自然景观丰富,游乐健身场所众多,是生态旅游、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之胜地。

近年来,原山集团致力于发展旅游事业,在合理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开发和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森林乐园、民俗风情园、鸟语林、恐龙谷、原山旅游宾馆等二十余处景点和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一个高品位、大容量、有特色、高效益的国家森林公园已初具规模。成为淄博市旅游行业的排头兵,是山东省旅游行业先进集体、旅游消费信得过单位,并顺利通过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评定验收。

行车路线:乘1路公共汽车到博山车站,转乘11路到原山门票价格:40元

3.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坐落在后李文化遗址上,是当代中国首家最系统、最完整、以车马遗志与文物陈列融为一体的博物馆。该馆包括春秋殉马车展厅和中国古车陈列展厅两部分:后李春秋殉车马、规模之大、配套之齐全、马饰之精美、为当代全国之冠、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该馆内容集中国古车研究成果之大成,充分展示了我国车乘的悠久历史和造车技术在世界车辆发展史上的领先地位。该馆位于济青高速公路126公里处,两侧并设有大型停车场,交通十分方便。

行车路线:乘1路公共汽车到博山车站,转乘11路到原山门票价格:40元

4.开元溶洞

“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年号,距今1300余年。唐朝20帝25传290年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近5万首唐诗,而且创造了“开元盛世”那一段历史的辉煌,在这条已形成二十多万年的古洞之中,既有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象,更有新石器时期以来的珍贵文化遗存,特别是洞内开元年间的钟乳石刻和遗迹文物,向我们真实再现了1300年前盛唐文化的一个侧面,充分展示出开元洞博大深沉的丰富内涵,1300年后的今天,万年古洞又逢盛世,得以开发重现人间,这也是将洞取名为“开元洞”的原因。

洞口上方“开元洞”三个字,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第25世孙、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缙先生所书。在开元洞开放前夕,国内权威的岩溶地质专家曾对开元洞进行过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开元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长江以北是罕见的布局,设计的精巧在山东省内独一无二。因此,国内著名的岩溶专家赵俊芬亲笔题写了“山东第一洞”的美誉,开元洞当之无愧。

行车路线:乘1路公共汽车到博山车站,转乘13路到开元溶洞门票价格:30元

5.周村古街

周村古商业城位于周村城区中部,占地17公顷,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等古商业街区组成,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古商业城南有山东讨袁护国军司令部旧址及魁星阁庙宇,北有明教寺、千佛阁、汇龙桥,是周村自然人文的集汇所在。

古商业城的主要街道又叫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约公元1410年),明崇祯九年(公元

1636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它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长约两华里,北极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的基本为南段,全长400米。至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氏“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周村辟为商埠后,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作为中国古商业文化的优秀代表--“大街古商城”,街区纵横,街巷幽静朴素,虽历经百年风雨,仍保持着古朴的明清原貌和历史本色。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建设水平高,为山东所仅有、江北罕见,且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专家称为“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

周村大街古商城位于周村区中部,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组成,古商业街内店铺林立,古迹众多,有建于唐代的明教寺,建于清代的魁星阁,有闻名天下的“八大祥”等商业老字号,有“东方商人”孟雒川的故居等,是阁老刘鸿训、宫保李化熙、武状元王应统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商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大街古商城总占地面积32.7公顷,包括两部分:一是重点保护区--指保安街以西,涿河以东,新建路以南,棉花市街以北,占地19.7公顷,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芙蓉街等古街区组成;二是规划控制区--指涿河以西,保安街以东,南下河街以北,新建路以南,以及千佛阁、汇龙桥、清真寺等古建筑群,占地13公顷。

2001年大街古商城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整个项目预计总投资20124万元。本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科学管理、滚动发展”的思路和"修旧如古"的原则分期建设。在保持主要古街区原貌的基础上对沿街老店铺全面维修,恢复孟雒川故居、三益堂印书局,扩建魁星阁景区,新建演艺广场、丝绸博物馆、民俗展馆、花灯展馆、钱庄票号展馆等,整治绕城涿河,完善配套设施,用二至三年时间把大街古商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充分展示中国古商业文化内涵的高档次、高品位历史、民俗文化游览圣地。

行车路线:乘96路车到周村车站,可以乘坐人力三轮至古商业街.(礼拜天如不怕劳累,最好和几位朋友骑自行车去,沿张周路向西即可到达.大约需90分钟.)

6.沂源九天洞

沂源九天洞位于秀丽的鲁山南麓,1991年正式向游人开放,后经多次继承性扩大开发,但设施相对比较落后,科学含量低。2001年初,中国著名的洞穴科学家、中国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为首的设计组对九天洞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调查、鉴定与设计,并完成了灯光改造工程,使九天洞的面貌焕然一新,其科学化与现代化设计均居全国游览洞穴的先进水平。让游客通过九天洞之行获得神奇而美妙的、增广科学知识的多方面收获与享受。

此洞之所以称为“九天”,是因为神话传说中天有九层,即九天,而这个洞也有九个大的洞厅,景观可与神话中的天宫相妣美,所以叫九天洞。这九个厅分别是:①天地之间厅,即灯箱大厅;②步天厅;③天河厅;④天宫厅;⑤天街厅;⑥天国花园厅;⑦巡天厅;⑧梦幻天堂厅;⑨别有洞天厅。九天洞发育于地持年代上的古生代奥陶纪石灰岩岩层中,该石灰岩系海(相)中沉积岩层,其生成年代距今为4.4-5.0亿年,九天洞的形成却只有一百万年左右的历史。九天洞洞腔长518米,高5-18米,游程往返约1.2

公里,洞体结构十分稳定,洞内化学堆积类型十分丰富,多达37种;其中稀有类型有7种,大面积的球状和针状结晶体、月奶石、石花、石莲被誉为“九天四绝”,是全国稀有景观类型最多的溶洞,同时又是石花面积最大的溶洞,具有重要的科学和观赏价值。1994

年中科院陈诗才教授鉴定九天洞是“中国最大的石花洞穴”;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评定为“中国溶洞精品景观博物馆”;

2001年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经过科学考察后认为,“九天洞石花,类型之多样,面积之广大,国内外无与伦比”,并称之为“天下第一石花洞”。

行车路线:从淄博车站乘坐到沂源的公共汽车到土门镇门票价格:35元

开放时间:8:00-17:00

7.峨庄瀑布群

峨庄乡地处鲁中山区,淄川城东40公里。这里青山、碧水、蓝天,空气清新宜人,是著名的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平均海拔450米以上,年降水量在500-9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1.3摄氏度。峨庄瀑布群北端离乡政府驻地南600多米。景区南北高差200多米。沿河长12华里,瀑连塘,塘连瀑,秀水塘湾飞瀑不断。沿河林木葱郁,别有风致。它具有四川九寨沟之自然美,沿河六个古村,具苏南周庄之古典。沿景区青山连绵色彩多变。风景如画。春赏花海雾凇,夏观瀑布飞雨,秋看瀑布白雾,冬品冰花雪界。主要景点和休闲处有:土泉大瀑布,垂钓、卧虎山赏景、土泉草滩;鱼鹰、飞鸭、奔兔;十二生肖泉群、刘奇宋代古石楼、石碾、古树。亭子园泉群、响泉大瀑布、自然游泳场、秦龙湖泛舟、三无岛小憩、游乐园、龙湾峡观瀑、五潭垂钓、芦苇藏雁、杏花谷赏花、烟柳河漂流、淘米湾石板忆古、石海观景、瀑布源泛舟、紫峪龙蟠等。

地址: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

宿迁市旅游景点

1、项王故里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项王的豪迈气势。你还在这里看到项家宗祠,项羽青铜雕像,项羽主题4D影院等等。你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很多的那个时期的文化。

2、楚街也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但是最好的时间是在晚上。夜游楚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夜晚楚街的独特魅力。

3、罗曼园是一个很浪漫的地方,你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西方的浪漫和东方的含蓄之间的结合。你会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像是电影中的场景,都会让你感觉到浪漫。

4、骆马湖旅游度假区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你在这里可以游船,你还可以在很大的沙滩上散散步。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蹲在山上看看日落。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景点介绍

小七孔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孟柳风情小镇旁,在荔波县城南部30余千米的群峰之中,距大七孔景区5千米,景区全长7千米。小七孔风景区,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小七孔风景区”因此得名。

小七孔古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古为黔南通往广西商旅交通要

北方农家习俗有哪些

农家的居住习俗

院落格局

四合院清末至民国,太原居民传统住宅有相对封闭的三合院、四合院以及二进院等格局,以正方形或长方形砖墁四合院为多见。太原市的四合院一般多取坐北朝南对称格局。北为正房,亦叫厅房,面宽五间为典型,一门四窗,三明两暗;也有三间的,一门两窗,一明两暗。东西两边为厢房,以三间为常见,入深不如正房。厢房北墙与正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名为“风岔”,俗称“出气”。南房一般也是三间,称为门房。东南角设置院门,称为“门道”;西南角建有厕所,俗称“茅房”。南面建房的院落可称其为“四合院”,不建房者则称为“三合院”。

旧时,有些富裕人家建有内外二重院落格局的二进院,内院为典型的四合院,外院只建东西厢房和南房。内外院之间的通道多在东墙位置,也有建在二重院落的中轴线上,将内院的南房分为两半。

太原四合院的正房一般都是高檐出厦的瓦房,正房东侧多建有耳房。耳房通常为低矮的平房,用来储存粮食,充当库房,也有用来做厨房的。东西厢房多为平顶房,房顶用砖平铺或由炉渣、石灰拌泥抹平。南房常为一坡的瓦房。四合院内房屋为砖木结构,一种是全部用砖和石灰砌成,称为实结砖墙;一种是外表砖砌,中间用土坯构筑,按房间数量以木梁柱支撑横梁。正房窗户装有通顶隔扇屏门,冬季糊上白麻纸防风保暖,夏季取下存放。

太原城区旧时有官宦富商的四合院住宅,建筑较为考究。四面房屋为双出水悬山式桶板瓦屋顶,正房顶有团花脊岭,两头安放闭口兽吻;门窗架梁多有雕饰,护板有彩绘或浮雕;院庭内方砖铺地并有花圃,种植树木花草;院门建有门楼,飞檐斗拱,门额多题写“耕读第”、“和为贵”、“勤俭传家”等字眼;正对门内东房侧墙上有砖雕影壁,多雕“福”字或“百寿图”、“天官赐福”等图案,影壁中间有一神龛,供奉土地爷或其他神*5;门外两旁多置青石狮兽或石鼓。

新中国成立后,太原市内四合院多经翻修,由原先的独家独户居住转变为多家多户杂处,其格局发生许多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正房多改为五间三门,分割为各自独立的三居室;窗格木扇大多被明亮的玻璃窗户取代。

农家院落太原市城镇中四合院的院落格局,起源于乡村中的农家院落,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又反过来影响着农家院落的变化发展。

农家院落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所限,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庄户人家,祖辈以独家独户居住为主,其院落格局不同于城镇的四合院。农具牲畜、柴草粮囤,以至鸡狗猪羊,吃喝拉撒杂陈,都要有各自的处所安排。

太原境内农村的院落,在建筑结构和布局上有着自己的特点。第一,平川地方,村内房屋互相毗连,前边房屋的后墙就是后面院落的正面墙。左邻右舍,房墙相连,俗称“连山连墙”。户与户对面而居,中间往往相隔一条街道。山区则单门独户的院落较多。第二,在山区,高低层叠院落较为普遍,远处望去酷似层层楼房。第三,处在交通要道或位于集镇地方的村庄,房屋院落格局相对整齐,街道也相对平直。

山区的农家院落多以正房5间为院落中的主要建筑。东西两侧厢房相对简陋,多为饲养耕畜的牛棚或堆放粮草杂物的仓房。南面一般不盖房屋,或有土墙或有篱笆。农家院落的大门一般设在东南角或西南角;忌讳将门开在中间,直冲正房,俗信以为大门冲着主人屋不符合风水,会犯冲,给家门带来不幸。山区的窑洞院落因地势有限,往往也是南边不造屋,甚至东西两边也不造屋,或置碾磨,或搭畜圈。山村院落多将厕所修建在院外,有的地方几户人家共用一处茅厕。

平川的农家院落多以三合院为主,南边以院墙和大门组成,有的为出入方便或根据街巷位置将院门开在东边或西边。

新中国成立前,清徐等县民居住宅院落贫富悬殊极大,最富者四合院占地广阔,有前楼过厅、后楼配厅、东西一出水瓦房,几进院落。徐沟王氏天禄堂一家还建有书院、戏院和花园等。稍次些的富户一般为前后两院,正面主室谓之“闷房”,左右为配厅,东西南北相互对称,两院共有房屋二十多间。一般人家则建四合院,以平房为主,东西南北各五间或三、五相间。较贫困的农户多建砖柱土坯墙、土顶平房,南北各建三至五间,另两面为土墙或篱笆。最贫穷的人家只有一二间低矮土屋,全家老少几代勉强栖身。

住宅形式

除了前述四合院及农家院的格局之外,太原境内的住宅形式还有窑洞、平房、瓦房、盖板房和楼房等。20世纪80年代后,太原城市内开始出现居民住宅小区形式,以1983年首建的老军营生活小区为标志,包括绿地在内的生活设施配套以及社区管理服务齐备的生活小区形式已成为城市居住风俗发展演变的新特点。

窑洞太原市东西两山以及北郊、阳曲、古交、娄烦等山区的主要住宅形式是依山就势而建筑的窑洞。

太原东西山区自清至民国,百姓多穴土为窑。窑面多为一户3间,一门两窗,一明两暗。窑深2至3丈,3孔窑之间互相挖通留门。东山一带有的窑洞分前窑和后窑,即在住人的窑洞后壁再挖一孔略小的窑洞作储物用。旧时为防兵祸盗匪,许多人家都在窑洞内挖有隐秘的小洞,深入进去一段距离再挖一孔可以站立的暗窑,这种暗窑十分普遍,几成风俗。面墙用砖石砌成的土窑称为“包面子窑”,而大多数贫穷庄户人的窑洞仍是土面土地。因窑洞冬暖夏凉,无需梁柱,许多不靠山的乡村用砖石碹砌成窑洞房,房顶以厚土掩盖,其舒适程度亦不亚于土窑洞。这种风习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许多企业单位从经济实用和风俗习惯出发,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里,为职工修筑了大量的“平地而起”的砖碹窑洞宿舍,是太原近郊居住习俗的独特景观。

古交山区多依山开凿窑洞,窑口用砖石砌面。汾河以南的黄土层土质疏松,故民间窑洞多立窑柱、架木梁。汾河以北地区多为山地褐土,土质坚硬,不需架设梁柱便可倚山筑窑。当地窑口上有两扇立窗可通风采光,两侧为外弧形三角窗格。窑门开在一侧,另一侧为四扇立窗,中间两扇可开关。窑前开出一片空地,建筑平房以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当地窑洞院房面积大多近200平方米,也有不足100平方米的小院。富裕之家有建楼房的,也习惯先砌碹3孔窑洞,再在窑洞上修筑瓦房;登楼台阶筑在一旁。

娄烦农村主要住宅也是窑洞,有土窑洞、泥坯(泥窝子)窑洞和砖砌窑洞。外型上部为半圆形,高约3.5米,宽3.5米,入深可达9米。土窑洞一般在山腰劈崖凿挖,窑口窗户多糊白麻纸。有些人家为安全计,在窑洞两侧立柱,支2根至3根顶梁。当地人称这种冬暖夏凉、省煤省柴的窑洞为“神仙洞”。过去人们为了节省耕地和躲避水患,绝大多数人家都住这种窑洞,成为祖辈承袭的居住风俗。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是纷纷下山,在山前平地上修建住宅,但其样式仍然以石窑、砖窑居多。有些人修建一种叫做“平坎碹”的砖窑洞,顶部拱形弧度较大,门窗宽阔,窑洞内宽敞明亮。窗口上部仍糊麻纸,下部安装玻璃,外型比传统的窑洞更为美观。

平房太原平房呈前高后低缓坡顶面,俗称为“一出水”。前面采用木柱式,满面开窗设门。一般为3间一组,中间开门,一明两暗。后墙建筑有土坯墙和砖壳墙两种,省料费工。屋顶建筑也有两种方法,一是铺草或木苫用泥抹平;另一种是用灰渣和石灰水拌匀,用木棒槌打而成。在太原平川农村中,平房极为普遍,农民常于秋季在房顶上晒粮。

古交境内的平房,前有出檐,散木盖顶,抹二层泥,再用白灰、炉渣、煤末混和抹顶。待半干时以木棒敲打瓷实,用青石块磨光,黑亮结实,十分美观。当地居民习惯在房顶四周砌砖,前檐安装流水瓦。房前柱间砌壁墙,前梁下钉置栏板。窗户上层三格卧窗,下层两旁为两扇固定立窗,中间为两扇开关活动窗。旧式窗户多以小木方格为装饰,民国年间兴起工字形和大方格装饰,并在活动窗户外加设护窗。许多农户的平房顶面四沿并不砌砖,只在前檐处砌砖设瓦以作简单装饰,门窗甚窄。

排房20世纪50年代初太原经济建设大规模发展时期,人口激增,开始大量出现平房排房。其建筑形式为青砖或红砖砌墙,木屋架,屋顶硬山式双出水,板瓦覆面,桶瓦盖脊,坐北朝南,每户一至两间,每排五六户。一般均为企事业单位职工家属住宅,往往成片建筑。“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至70年代末,由于居民家庭人口的增加和住宅建设的长期滞后,这些排房住户大多在房前屋后接盖小房以增加面积,形成一种非常特殊的房屋结构布局,百姓俗称其为“火车皮”。

瓦房瓦房即上栋下宇式的砖木结构房屋,房顶作“人”字形,室内上有天棚,下铺地板。瓦房顶面前后作坡为“两出水”,为太原境内瓦房的主要形式;有前坡无后坡称“一出水”或“一面坡”。太原的两出水瓦房顶前坡斜面几乎与房屋面积相等,前檐出厦较深;后坡屋脊位置几与后墙垂直,坡面短窄,出厦浅。一出水瓦房多为厢房,瓦房后墙上端即是屋顶最高处,一般只砌一溜花砖或瓦当装饰并象征性地出檐。

瓦房多见于城镇四合院或三合院落。

窝棚窝棚是一种原始而简陋的居住形式,曾经是人类幼年时期的居住之所。新中国成立之前,太原境内有贫困者居住窝棚的记录。新中国成立之后,窝棚只是流行在农家尤其是菜农和果农中间的一种临时性居住形式。每当夏秋两季,田里的菜蔬和瓜果需要昼夜看管,不让外人或野兽来糟害,以确保菜蔬瓜果成熟和收获。农家就会在田间选择一个有利于观察的位置(一般在几棵大树之间或地势较高处)搭建窝棚。为安全计,窝棚躺卧之地要搭一人多高,用粗壮树干横向交错固定,然后再搭建顶棚以防日晒雨淋,四周略挡风即可,留有许多空隙以便望观察。窝棚一般只能容纳一两人居住,其中除了设置些铺盖之外,并无其他生活器用。在太原境内许多建筑工地的材料场边,也曾有过窝棚的身影,20世纪80年代后,相对宽敞的帆布棚和简易工棚逐渐替代了简陋的窝棚。

楼房新中国成立之前,太原市的楼房以二层楼为主,分布在官邸、学校和商业街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百姓尚无居住楼房的习俗。80年代后,居民住房逐渐向高层发展,以6层为常见。至90年代,20多层的高楼到处林立。太原城市改造,一方面提高了太原市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居住条件,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太原市民的居住习俗。楼房居住形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和改变了太原市居民的风俗习惯。第一,四合院中邻里交往密切的风习被冲淡,人际关系趋于疏远;第二,大部分老年居民仍然留恋四合院的居住习惯,这种心理习俗的改变需要有一个适应期;第三,燃气、炉灶、自来水以及采光、取暖等生活条件的改变,使得许多传统的生活习俗逐渐消逝,新的城市风俗悄然形成。

陈设器用

陈设室内陈设视家境贫富而定,富裕者家具描金绘凤,一应俱全,甚至古玩字画,所在多有,而贫者之家少有奢侈之物。境内一般人家都有一大型“躺柜”,这种柜子长约7尺~9尺,较小的也有5尺,宽约3尺~4尺,高有3尺,呈长方体。柜面前半部分为可以活动的盖子,称为“柜门”,正中安装一个黄灿灿的铜锁,用精制的铜片(多为树叶状)遮盖锁孔。一柜多用,既可代替桌子,亦能代替几案,摆放装饰的物件和敬神上供。家境好的要摆平柜、立柜,炕上摆放床柜。

民国年间,太原商人以及官宦士绅人家十分讲究室内陈设,典型的格局为:客厅下面摆方桌或卷角条几,上摆自鸣钟,两边配置花瓶、茶罐、帽筒等物,桌几前摆放八仙桌,两旁配以太师椅。再往两边靠墙立两顶平柜或博古架。

20世纪50年代前,太原百姓家中曾长期以火炕为卧榻,用青砖筑成二尺多高的炕墙,炕内填充黄土,用土坯或砖撑起烟道,上面盖炕板。火炕有捅火的炕眼。炕前地面挖一个二尺见方的深坑作存放炕火灰渣之用,上覆木板。50年代后很少有人点炕火取暖,并逐步拆除土炕代之以木床。

器用太原市居民的日常器用主要有炊具、餐具、茶具、酒具、灯具和卫生器具等。炊具和餐具前面章节已叙述。茶具在民国以前多用铜壶和黑铁皮壶,饮茶用陶瓷或紫砂壶、碗。20世纪60年代后,多用搪瓷缸、玻璃杯喝茶,白瓷壶和瓷茶杯仍然多见。80年代曾流行用水果罐头当水杯。现在的茶具多用各色玻璃杯和成套的白瓷杯,各种保温杯亦十分流行。灯具在很长历史时期中不断演进。新中国成立前,麻油灯、豆油灯、煤油灯是家庭常用的照明灯具。麻油、豆油灯多以灯盏盛油点燃棉花捻,亮度较弱。煤油灯有陶制、木制、铁制的,50年代至60年代普遍使用玻璃制的灯壶,俗称“灯树子”。夜间外出时点灯笼,灯笼有以竹为骨外张纱者,有铁丝为架外糊纸的,有以马口铁为沿镶玻璃的等等,后被桅灯取代。70年代后,太原城乡基本都通了电,电灯照明家家必备,外出则多用手电筒。现代灯具丰富多彩,许多人家在客厅里悬置吊灯、吸顶灯、筒灯等,钨丝灯已逐渐被日光灯、节能灯代替。

自清代至民国,太原人洗脸用铁盆、铜盆、瓦盆、砂盆,民国以后出现了搪瓷盆。拭脸用粗布或毛巾,去污用土碱或猪胰子加碱捣烂制成圆饼状,甚至有人用麻雀粪去污。女人们洗头常用皂角水。城镇中人家多有木制的盆架,多为四条腿,高约70厘米,有的盆架制作精致,可以放置皂盒、挂毛巾。

很久以来,太原人用短笤帚扫炕,扫地则用高粱头、苇穗等缚制的长把扫帚。鸡毛掸子、马尾制的拂尘和布条制作的“尘打子”也很流行。

现代城市的卫生器具变化迅速,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许多居民有了室内卫生间,洗浴、便溺器具一应俱全。洗衣机在城乡逐渐普及。扫帚、墩布、吸尘器为农居常见。但在太原境内偏远的山区,由于生活条件和传统习俗的作用,卫生器具则变化迟缓。

建筑惯制

择地择日清至民国,境内居民修建房屋要请风水先生(太原俗称“二宅先生”)按四时八运、生辰八字来判定方位、地点和修筑日期。俗以为在一块“风水好”的地基上建房,可以人财两旺,否则会家遭不幸。选地基要顺势,一般是坐北朝南,忌坐南向北。太原人喜好散居、静居,久有“居不近市”的习俗,即使邻近闹市,也要弄个拐弯、转个门角来躲避嘈杂。

古交、娄烦等地山区居民择地以向阳避风为要。选好房址后要进行“谢土”(祭祀土地爷),民间俗信土地为土地爷掌管,动土之前要先表谢意。旧时太原城乡居民选址择日时都要烧香供神,祈求吉利。建房季节多择夏历四月,此时春忙已过,气候适宜,农家能有足够时间操持建房事宜。择日仍由风水先生主持,先测定方位,如果认为是太岁所在方位,便要测算一个太岁出游的日子来偷修,如果实在测不到合适的日子,就要等到来年再修建,决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

破土起基动土兴建房屋时,境内民间讲究要焚香设供,举行破土仪式。一般是面向测定的神*5方向摆香炉供品,在院里挂一块红布,并燃黄表纸、叩头、洒酒,以告知神灵,俗称破土。破土时有许多忌讳,如见到蛇,应立即停止动土,待蛇游走后才可以继续,百姓普遍认为蛇是土神的化身,千万不可伤害。

打地基俗称“打夯”。在太原、阳曲、清徐一带的平川地带,旧时打地基讲究土质,在挖好的地基壕沟中一层一层垫上石灰和硬土,一层层夯实。打夯的工具是用一根直径七八寸的坚硬粗木制成,长约三四尺至六七尺不等,两头粗,中间细。夯土的一头平齐,木桩中间一段掏空,横插四根细木柱,两人打夯时,一人握两根,齐起齐落。太原境内还流行一种石制夯土工具,俗称“石硪”,用石硪打地基亦俗称“打硪”。石硪为方形石块凿成,上面安两根横木,大的石硪要四人抬打。打夯习俗流传至今,如今许多地方修盖民宅用上了电动打夯工具,由一人手扶操纵方向边打边移动。在古交、娄烦、阳曲和清徐的山区中,有条件人家多开采山石作地基,将山石略为修整,一层层铺入地基壕沟,用石灰和泥砌牢砌齐。

上梁起墙太原境内盖房最讲究“上大梁”,俗称“立架”。一般都要于此日举行隆重仪式,响锣鸣鼓燃放鞭炮。上梁时要选择中午时辰,请“风水”先生在中梁处画八卦、系红布,并在梁上贴联祝贺。红联内容多为“竖柱喜逢黄道日,悬梁恰遇紫微时”、“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太公在此,上梁大吉”等等。梁、檩、椽、柱多用松、榆、杨木,忌用槐、柳。古交一带以3间房为例,须用2柁、9梁、10柱、100条椽。每间面积普通为入深3.5米、宽2.8米。上梁起墙所需劳力除雇用木匠和泥瓦匠师傅之外,多为村邻帮工,每日管饭。上梁那天,必须招待工匠以蒸馍、苫糕和肉烩菜,家家如此,约定俗成。

砌墙俗称“起墙”。如是砖墙,砖需经水浸淫,然后用白灰或沙灰浆黏合。起墙有包芯墙、砖面墙、全砖墙和土坯墙等。包芯墙是中间用版筑法做土打墙,四周围砌砖沿;砖面墙是里层为土坯,外表挂砖。全砖墙即自下而上全部用砖实垒。如垒土坯墙,也要在石基上先砌三至十一层砖后才垒土坯,以保护土坯免遭地面水浸泡倾圮,土坯墙下的砖层俗称为“过河砖”。土坯只用草泥黏合。境内很多地方的院墙悉用土打墙。打好基础,装实湿黄土,用木杵、木夯打实,然后把夹板往上提一层接着打,打好墙后用圆头铁锤在墙面上捣成各种图案,既好看,又结实。土打墙简便快捷,节省财力,是太原市乃至黄土高原特有的土建形式。

太原境内民居的房高有一定的讲究,民间习惯以一六数盖正厅,如1.6丈、1.16丈、0.916丈;以三八或四九数盖厢房,如1.38丈、1.038丈、0.938丈、1.049丈、0.949丈;门房以二七数为之,如1.27丈、1.027丈等。这样形成门房低于厢房,厢房低于厅房,取义为“连升三级”。太原市内许多老院还在地势上讲究“步步高升”,进院门时要迈若干台阶,门道向院中又迈一级,院内进门房或厢房均要再迈一级,而迈向正厅则通常要跨三级石阶。

唐山哪里有中式四合院

一层四合院,仿古四合院,北方四合院,农村自建别墅,室内设计,装修设计,古建筑房屋,润润四合院设计,深圳润润建筑设计

润润四合院设计

项目概况

建筑地址:河北唐山

建筑尺寸:面宽23.8米,进深28.9米

建筑面积:一层建筑面积362.1平方米。

建筑布局:

其他:大院门,前院,水池,门楼,封闭式檐廊,内庭院,侧院4

一层:电视厅,堂屋,茶室,套房3(卧室+卫生间),储藏间,厨房,餐厅,公卫+洗衣区

用途:自住

设计师: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作品

中国人普遍有这样的心理,在外拼搏多年,总有深深地念想:荣归故里,建一座宅院,心愿实现心才真正安定。

该设计项目是兄弟一起回河北老家建的,有2个四合院,今天分享的这个四合院是其中一户的,占地大,方正,南北通透,很有传统风韵,细节设计相当细致。

一层仿古四合院夜景——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一层仿古四合院夜景——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一层仿古四合院夜景——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一层仿古四合院夜景——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这款一层仿古四合院的设计亮点:

一,一进四合院创造两进式的秩序;面宽23.8进深29的尺寸是比较宽裕,受建筑面积限制,我们将一进四合院设计出两进的效果,充分发挥空间作用,创造浓厚的中式氛围,更强的仪式感,丰富的院景。

一层仿古四合院鸟瞰——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一层仿古四合院鸟瞰——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一层仿古四合院鸟瞰——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结合实际路况,四合院的入院大门设计在西南角,二进院的门楼设计成三开间,青砖结合砖雕,增高的阶梯,极威严气势。

西南角的大院门——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一层仿古四合院透视图——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一层仿古四合院东南方——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仿古四合院二进院的门楼——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二,利用大进深的优势,营造6个庭院,通过空间进退让一层四合院外观更错落有层次感;一进院是丰富的景观,二进院是方正庄重的四水归堂庭院,厢房两端还有4处小院服务于各个卧室。

一层仿古四合院俯视——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一层仿古四合院俯视——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院子与建筑的交错给了室内更好的采光和景致,也使这个青砖灰瓦的一层四合院变得更灵活、错落,外观亦古亦今厚重古韵高级让人无法不爱。

一层仿古四合院正立面——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三,细节设计在这个北方四合院中体现得很到位;进门这个迎客院便有三个过渡,大门两侧绿景相迎,最里的山水与大门形成对景,二进院门楼与砖雕影壁形成对景,让人体验一步一景,外观不显山不露水,里院却自成天地的高雅。

仿古四合院一进院景观——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仿古四合院一进院景观——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一进院的山水景观——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一进院的全景——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3间带独立卫生间的套房都有一一对应的小侧院,厨房也有景观小院,亦可作为后勤院使用;与一进院相隔的侧院设计了中式窗洞,不仅有小天井内的小情趣,更将一进院的景致引进来,形成互动,雅致有温度,就算在院子呆坐一天,也是何等惬意之事!

厢房侧院景观——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侧院的窗洞看一进院——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主卧套房的侧院——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侧院的小天井——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四,二进院内庭院设计全封闭檐廊,适合北方的特殊气候;在北方地区更好的保暖效果一定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在这个方正围合的庭院内增加了现代工艺的折叠玻璃门,开合自如,室温更可控。庭院也有花池装饰,让北方的冬天显得不那么冰冷。

二进院的四水归堂天井——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二进院的主楼夜景——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二进院的主楼——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二进院的门楼影壁夜景——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二进院的门楼影壁——润润四合院设计刘鹰原创

项目已经进行到室内装修设计阶段,室内的装修设计也是委托我们一起做,后续再同大家分享室内装修的效果。

北方一层仿古四合院这么设计想必会更让人感到温暖亲切吧?要气质有气质,要意境也有意境,对于追求高品质住宅的人们再合适不过。

以上内容皆为润润建筑设计原创出品;

坚持原创,选“润润四合院设计”。

描写小院子景色的散文

家门后的院子,蕴养了我的成长,充满了童年的乐趣与爱。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描写小院子景色的散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描写小院子景色的散文范例1

清晨,又被鸟叫起。披衣,入院,落叶从优美地舞着,惊起一院子秋风。几张石凳,一个石桌,旁边一个假山,零星的蕨类植物点缀其间,便有了疏散的闲趣。古拙的桂树,把暗香飘远,沁入心脾,入肺入骨。几杆修竹,几丛蕉影,几盆菊黄。如此美景,切莫错过,于是,叼一根烟,点燃,闲坐,静静聆听这一片秋声,闲看这一院子秋意。

这就是秋声了么?仿佛来自远古,与我有隔世的缘分,心就这么被它触动,沉醉在无边的萧萧之中。先是萧萧瑟瑟,细细碎碎,如清泉流过石罅,古筝轻轻调试,玉落于地面。紧接着,如雨过竹林,棋落玉盘,金戈铁马,刀剑铿锵。转眼,如飞石走沙,万马齐鸣,大海涨潮,山崩地裂。看那风,并不猛烈,静静地,晃一晃,就歇了,声响却是如此之壮观,仿佛发自大地深处的丹田之气,蕴积了巨大的能量,厚积而薄发,小小一点动作,就足以惊天动地。

这是怎样一种风?雄浑,萧瑟,大气,磅礴,壮烈。弥漫天地之间,纵横万里河山。这就是大汉的雄风么?还是盛唐的宽博之风?仿佛来自庄子的文中,汪洋恣肆,所向披靡,一刹那,连绵成无边的秋声,驰骋,奔腾,席卷,奔突。

风向变换不定,真如徐志摩的诗《我不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立在风中,有点晕乎了。是大西洋的西风,或是西伯利亚的北风?还是来自太平洋上的东风,或是印度洋上的南风?交汇,融合,矛盾,统一。这就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吗?包容,沧桑,大气,浪漫。受这秋声的牵引,不自觉地迈动步子,出了院落,到了山野之中。天地空旷,远山如烟似黛,远远的,远如水色墨韵里的米家山水。屏息,凝神,摈弃杂念,沉浸在微凉的秋风之中,仿佛自己就是那只遨游于天地之间的大鹏,随飓风风起,扶摇直上,逍遥于无极。

其实,心即是宇宙,没错的。心好小,小如芥子,却可以纳宇宙万象。就让我这颗小小的心,与宇宙融合一体吧,也许,我是在宇宙中的一粒微尘,风一吹,就散了。或许,我真在宇宙之外的,这个宇宙,只是我梦中的幻像而已。

我喜欢独处,独对自然,就有了心造万物的感觉。万物心中生,万物心中灭,是怎样一种美妙?不可言说。喜欢在秋天的田野里漫步,不思不想,忘记一切。有时整整一天,我都仰躺在河边枯黄的草地上,看天上连绵的云彩。融合,融合,再融合,最后成了一整块灰蒙蒙的天幕,玉般温润,大理石般平滑。夜鸟归巢,农人还家,几株树的黑影,朦胧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里。此时,幕色四合,天地空旷,独立荒野,拥无边夜色入怀,便有了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苍凉和感慨。我喜欢这种感觉,空旷,高远,远离人烟,心也更宁静,更干净。

天凉好个秋!独立荒野,可以一人静。天地雄浑,我自从容。任东来西往的风,穿透胸膛,伸张怀抱,纳天地入怀!天高,地迥,夜色苍凉,田野静谧,江河逶迤,长风浩荡。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入我心怀。谁,挥剑问天?谁,横槊赋诗?谁独立寒秋,低声吟哦:“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风起了,磅礴,沛然,萧杀。这是怎样一个秋天?繁华与衰败共存,苍凉与唯美并在。秋风起,心沉吟。秦皇汉武,成吉思汗,绿林好汉,多少英雄豪杰,金戈铁马,踏遍万里江山。残阳如血,苍山如海。万里长城,埋葬多少百姓尸骨。大漠黄沙,垒去了多少壮士的热血。王朝的兴替,周而复始。谁也逃离不了死亡,谁也摆脱不了轮回,原来一切皆空,不错的。因为我看见了空,所以我更爱这色,尤其喜爱秋天静美之色。此色,清而不浊,丽而不妖,至美而有沧桑感。

走在崎岖的阡陌之上,感受大地的静谧与清凉,品味秋天的唯美、成熟、风韵与魅惑。心身俱空,抛弃耳朵,抛弃眼睛,我在用心聆听自然的天籁,用心观照秋的壮美之色。

秋已渐深,不久就会万里霜天,层林尽染,我喜欢那种如火般燃烧却又不是火的静美之态。我喜欢心的自由,自在,解脱,无拘无束。喜欢那种天上天下,唯吾独尊的潇洒与豪迈。天下是大家的,也是我一个人的,人生如梦,梦中所言,梦中所见,只博一笑。泡一壶茶,斟一壶酒,慢慢啜饮,平心静气,冷眼,冷骨,冷肠,静观天下。

天下,不过是手中的一幅画,一阕词,一首诗。如用佛眼看,地球不过是一粒细沙,大海不过是一滴水珠,宇宙不过是心头飘过的一片云,小,太小了,小得如一粒芥子,哈口气,就不见了。但也可以放大了看,把它从心里拉出来,描出大好河山,点出日月星辰,泼出世间万物,加以风雨雷电,阳光月色,这样,便有了世界。

美文

以天为盖,以地为席,我在天地间。我,就是世界的中心,端坐不动,世间万象亦会在心间流动。

这是怎样一幅画呢?大气,雄浑,肃穆,浪漫,写意。昆仑山脉蜿蜒,喜马拉雅山横亘,阿尔泰山脉逶迤,长白山脉秀丽,削出五岳,描出秦岭,勾出祁连,点出阿里山。中国,是欧亚大陆上的一只雄鸡,背靠俄罗斯,尾朝印度,嘴啄朝鲜,足踏日本,意在美国。好一幅写意杰作,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确无人能及。

画出塞北烟云,晕出江南烟雨,染出大漠黄沙,勾出草原辽阔,勒出五湖旖旎,泼出四海浩淼,擦出万里江山。长江与黄河两条巨龙,纵横捭阖,从水墨中心,奔腾而出。雅鲁藏布江奔腾,珠江咆哮,海河,淮河,松花江,贯穿其中。一条条龙脉,磅礴而舒展,隐秘而彰显,构筑人类东方文明的摇篮。天地幽玄,厚德载物。天地之间,唯我中国。

且看,山耸万仞,摩天;海纳百川,博大。喜马拉雅冰天雪地,世界屋脊上有神山——珠穆朗玛,屹立于大地之巅。泰山雄,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华山险,北瞰黄河依秦岭;恒山奇,悬梁为基,双峰对峙;嵩山卧,峻极于天,横卧中土。衡岳幽谷深壑,云雾诡谲,度应玑衡,铨德钧物,轸星之翼。雁荡嶙峋瘦骨,壁立千仞,龙盘虎踞,一柱擎天。蛾眉云鬟凝翠,鬓黛遥妆,重峦叠嶂,妙通玄机。黄山奇峰嵯峨,怪石林立,悬松倒挂,飞瀑纵横。

且看,武夷山清逸,庐山俊秀,张家界群峰傲立。天山的瑶池,五台山的钟声,普陀山的潮音,峨眉、九华的佛光,武当、青城的道行……我在你的怀中,你也在我心中。玉龙雪山美丽的爱情,天涯海角的鹿回头,中流砥柱上的不屈精神,入心,入梦。

且看,洞庭妩媚,江南水乡,八百里云烟;太湖清丽,三万六千顷,清波浩渺;洪泽窈窕,千年古堤,一百零八湾。鄱阳妖娆,巢湖婀娜……三山高耸,五岳摩天;五湖清幽,四海翻腾;大地润泽,江河纵横;万壑千峰,霞染云飞。青山碧水,田园静美……

漫步田园,在自然里沉醉,在天地间感悟,读一本闲书,做一回闲人。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皆入胸怀,心笔融汇,得意忘形。长城蜿蜒,故宫宏伟,兵马俑威武,莫高窟沧桑……万里山河,不过是心中意象,随心而动,随手而生。持笔,立定,气沉丹田。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欹正相生,疏可跑马,密不透风。颜筋柳骨,方严正大,朴拙雄浑;颠张醉素,翩若惊鸿,蛟若游龙;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水墨交融,天地人,儒释道,融合,交缠。朱雀与玄武,阴与阳,雅与俗,天与地,日与月,男与女,对立而统一,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世间万象,都在太极八卦之中,亦在空色之间。

英雄的雄豪、美人妩媚、隐士的超逸、骚客的放达,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都在纸墨中,流淌,孕育。燕瘦环肥,绿肥红瘦,唐风宋韵,汉魏风骨,美丽的中国红,都在这巨大的造化里,都在我心中。

问天下谁是英雄?老子骑牛,庄生梦蝶,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佛陀拈花一笑。

心,是一部史诗。逶迤绵延的山河,犹如一个史诗里的一个个句点,岁月沧桑,山河雄浑,有一种悲怆,亦有一种壮美,一种静到极处的躁动与喧嚣。我是喜欢静的,喜欢烟火稀少的地方,看莽林与溪涧,远弃尘土与喧嚣,在无人的空谷,寻找灵魂的圣地,心灵的净土。喜欢于静寂处,看天空高远,海洋蔚蓝,大地深厚,草原辽远。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不错,心才是最大的。

五千年文明,一弹指,一须臾,一刹那。亿万年岁月,亦是短暂如白云苍狗。端坐莲台之上,冷眼旁观红尘,不争,不辩,不言,不语,云水禅心,自在解脱。闭目,静观,一切皆空。

天地不也是一个院子吗?我们都在院子中。秋风起,天气凉,亲,请添衣。

描写小院子景色的散文范例2

小镇北距省城20公里,过去曾是秦陇通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虽然没有中国四大名镇有名,但由于盛产煤炭和制陶业,因而在陇上也是名传遐迩。

几十年前,小镇上有数十座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这都是当时镇上的一些有钱人家的宅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再加上人为的破坏,镇上绝大多数四合院都已经消失了,尚存的几座也由于几经改建、翻建,都已是面目全非。只有镇中心的这一座四合院还保留着百年前初建时的原貌。

让时间回到七十多年前。

这是这座四合院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布局严谨,结构合理的四合院,坐南向北,占据了小镇正中心的最佳位置。院内房屋全部是当时最时兴的“板装修”,一色的原木装修,光洁照人。正南面是耸立在一米多高台阶上的上堂屋,出檐三间。屋内和台阶都是方形青砖铺地。北面是下堂屋,台阶略低,亦是出檐三间。东边厦房亦是出檐三间,只有西厦房房檐较浅。三面出檐房两米多深的檐下,各有四根柱子矗立在柱顶石上,支撑着屋檐,使房屋显得稳重、大气。上下堂屋中间都是通间四扇门,四扇门上半部是窗棂式,中间均是精美的镂空木雕,分别雕刻着“琴棋书画”和“梅兰菊竹”。四面房屋的窗户都是近一间房大小的棋盘形窗棂。上堂屋是主人的正房,长方形琴桌配以稳重的八仙桌,两边是造型优雅稳重的太师椅。桌上摆着日本自鸣钟,绘有三国人物的大花瓶和景泰蓝茶叶罐,圆形的礼帽盒。通间大炕上有绘着戏剧人物的炕柜,柜上是漆绘大木箱。炕上铺着色泽鲜艳的俄罗斯栽绒毯。墙上挂着名人字画。炕沿边上是一台纯铜方盘火炉。屋门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约两米、宽约一米二的巨匾,蓝底白字,“积厚流光”四个遒劲的大字耀人眼目。东厦房是主人长子夫妇的居室。西厦房是醋房(老主人还兼营自酿的食醋),房内摆满了酿醋用的缸、盂等。酿醋是老主人妻子的任务。她每两月酿一回醋。开始酿醋前,先恭恭敬敬地给“醋娘娘”烧香上供,祈求她保佑酿出上好的醋来。到醋料发酵好,醋从竹子做的龙头中汨汨流出时,满院中就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醋香味。下堂屋从中间隔开,前面是铺面,后面是居室兼客厅。铺面位居小镇中心位置,铺面屋檐下蓝布白字的“九如恒”号匾迎风招展。铺内所经营的商品主要是当时农民用的农具和日常用品。柜台前摆放着两条长木凳,老主人热情的接待着来往的顾客。铺面北面是大门,门上方亦悬有名人题写的“青云得路”匾额一块。

院内四面房屋,围成一个一百多平米的院落,若加上三面出檐房宽敞的台阶,那整个院落就有近两百平米的空间了。院中间有木制花架,架上摆放着方形、圆形和六边形等各种造型的花盆,各种奇花异卉应季绽放。夏天,四面房屋的大窗户都可以支起来,使得屋子里既透亮又通风。

进院中西南角门,是一甬道。穿过甬道,上十几级台阶,这里又是一个小院,院中东西两面各建有房屋四间。宋人词曰:“庭院深深深几许”,从临街大门到这处小院,曲曲折折,使人顿生“深几许”之感了。

这时的四合院主人,经过十数年的打拼,已创下了一份让镇上的人们羡慕的产业,有房产四合院两处(另一处四合院位于文中所记四合院以东五十米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房改”中被划归公有),铺面一处,附近有田产数十亩,已是镇上为数不多的小康人家之一。四合院的主人这时正处在春风得意时期,家业如日中天,生意蒸蒸日上,家庭人丁兴旺,正可谓花团锦簇,烈火喷焰。特别是他的长子考上北京大学一事,更成了轰动小镇的一件大事,因为在这之前,小镇上的读书人还从没有过如此的荣耀。当时为了庆贺儿子的高中,老主人在家宴客三天,以招待前来祝贺的四方宾客。地方乡绅五十多人联名请时任省教育厅长的水梓先生题写了两块匾额,这就是悬挂于上堂屋檐下的“积厚流光”和悬挂于大门之上的“青云得路”两块耀眼的匾额。

自此之后,历史的狂风巨浪就推着这座四合院在浪尖上颠簸,四合院的几代主人们也经历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遭遇和磨难。随着老主人的长子怀着抗日救国的一腔热血,从北京大学投笔从戎,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最终战死沙场之后,老主人想让儿子光宗耀祖的期望一下落空了,极度的悲戚、怅惘、怨恨,笼罩了一家人好长时间。老主人的儿子是因抗日救国而捐躯的,本该得到褒奖,可事实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此后的许多年里,这件事竟成了压在全家人背上的一个沉重包袱。这是历史的不公!

描写小院子景色的散文范例3

家住平房小院,面积虽小,单独小院,却幽静清爽。虽无楼房奢华,也无住楼邻居间因噪声或上下水挨淹而纠葛,更无须交那电梯费及物业费。尚且前后院还有空地,种些蔬菜,花草,果树,即美化环境,又能食用,真好!

平房附近有很多楼房,这里就是都市里的村庄了。但交通还方便,一出门便有公汽,往东或往后走百米有好几路公汽哪。出行购物都很方便。

虽说平房,也有公共取暖,上下水也是有的。彩瓦盖,塑钢窗,外墙贴着瓷砖,屋里还是舒适敞亮。

每年五月到十月的季节里,是小院最美的季节,吃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赏着鲜花,看着果树果实累累,吸着清晨的清新空气,听着鸟儿在树上啁啾,电脑里放着幽美的音乐,享受着每一天的快乐。

每年清明一过,冰雪消融,院子里开始出现生机。最先出来的是墙边的小草,只要有些阳光和温度,它就冒着春寒,迎着春风,破土而出。接着是婆婆丁,它的根在泥土里孕育了一个冬天,顶着冰碴,去迎接暖暖的春阳。这野菜很好吃,味略苦,鲜美清香爽口,还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利尿缓泻等药用价值,难怪四月市场买十元一斤。又过了今天,韭菜和葱都出来了。

四月中旬,泥土化了一寸多,便开始筹备种小菜。最先种的是白菜,生菜,香菜,藤蒿,波菜,臭菜,苦巨,还有萝卜。先将土整细,再浇足水,均匀的洒好种子,复好土。如果气温低还要蒙上塑料布。今年种的晚些,没蒙塑料布,但要每天浇水。用一大缸,将水晒温,每天晚上浇,浇凉水小菜会感冒的。沿墙边,种了十几颗玉米带豆角。

气温在上升,房前埋的四棵葡萄该挖出来了,在阳光下晒几天,就上架了,两棵山葡萄是不用管的。

农村水田开始插秧了,这正是栽蔬菜苗的季节,在后院栽了二十棵黄瓜,二十棵柿子,十五棵辣椒,四棵苦瓜,两棵菇娘,两堆黄花子,一平方米芹菜,二斤小葱。新栽的秧苗得天天浇水,仍是浇缸里晒的水。一直到小苗缓过来。

五一到了,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前院的樱桃花开了,这颗樱桃已十几年了,主干已有十几厘米粗,树冠也有七八平方米。每年结四十斤樱桃,年年用它酿制上好的樱桃酒。早晨冷眼一看,一片雪白,细看,每一朵花都带着粉红叶片,一群群的蜜蜂已经闻花而来,一个个厥着屁股允吸着花蜜。过了五六天吧,花儿纷纷落地,有道是绿肥红瘦。满地樱花憔悴,没有黛玉,有谁堪埋!

一场雨过后,院里甬路边的马莲花开了,这五六丛马莲是零四年从青顶山上挖来的。绿油油的马莲叶子长得好茂盛,开着淡淡的兰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蚂蚁上上下下忙着采蜜。

随着气温的升高,日照时间的增加,葡萄冒出来肥厚的叶子,叶子下面已看到孕育的葡萄粒。

小满到了,燕子在天上穿梭,麻雀在地上觅食,一只不知名的美丽鸟儿落在樱桃树上,长长的尾巴,多彩的羽毛,头上一绺缨,全身前后撬动着,发出悦耳的鸣叫。

在后院门旁,竟长出一棵荷包花,秀气的花叶,结出一串串的小花,像挂在枝下的粉色的荷包。

六一儿童节到了,之前连下了两场雨,早晨起来空气格外清新,后院的芍药如期开放。这颗芍药已有十几年了,花冠有两三平米,最多的一年开了八十八朵。这是刚开,由于去年冬季雪少,花根受冻,今年只有三十来个花蕾。芍药和牡丹同科,粉红色的花朵特别漂亮,映衬着深绿色的肥厚的叶片,更显得阿娜多姿,富贵祥和。只可惜这花花期只有一星期左右,又值雨季,有时候一场雨过后,便满地残红了。这正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由于天天浇灌,阳光温度调和,最近几天已经是餐桌上顿顿有新绿了,每天早晨间四五样小菜,洗净沾酱吃,亲身劳动的收获吃着香甜。

入夏后天气渐渐炎热,有时中午到三十多度,坐在平房屋里还是满凉快的,玩玩电脑,听听音乐,打发着时光,忽然从窗外吹来一阵微风,伴着花香,向往一看,原来是院里的刺梅开花了,深红色的花朵,煞是鲜艳,一人多高的花树,竟有上百的花骨朵,能开一个月吧,真是玫瑰花开满院飘香。

小院晚上更是清净,左右七八家平房邻居即不看电视,也不开灯,有两家没住人,晚上七八点钟出去看看,一片静悄悄,偶尔听见马路上汽车声,工地上吊车马达及浇灌水泥振捣器的声音。

一个闷热的下午,躺在沙发上,看着兰兰天空下面云卷云舒,听墙上时钟走个不停,艳阳照碧树,微风吹海棠,思绪飞腾,想什么,也没想什么。还是平静地过着平常的日子。

六月底,黄瓜柿子下来了,坐在房后阴凉处,看着一片绿油油的蔬菜,惬意极了,看那黄瓜,一天能长不少。两只燕子掠过头顶,落在电线上荡起秋千,几只蜻蜓落在黄瓜架上,彩色的蝴蝶在菜叶上飞来飞去,万类生物竟自由。

转眼来到了端午节,家家挂起来五彩葫芦,该种胡萝卜了。几年来,年年种五米长两陇胡萝卜,平常吃的不算,秋天还能起五六十斤,除了腌咸菜,一冬春吃不完。今年种一陇就够了。胡萝卜是很好的蔬菜,怎么吃都行,其营养就不用说了。种胡萝卜的地要松软,要经常浇水,施农家肥,才能长得好。

此时房前樱桃已经熟了,毛绒绒的叶片下,一串串通红,珍珠玛瑙一般,得选一个阴天摘樱桃,天太热了。两个人要大半天采摘完,盆满钵满摆在房前,细细地洗净,放在谭子里,加上冰糖,密封好,放在树荫下,三个月以后就酿成上好的樱桃酒了。樱桃美酒夜光杯,诱人的红色,根据个人口味调制一下,举杯痛饮吧,即过酒瘾又健脑,软化血管。

雨季到了,时常下起雨来。遇到好天,再种点小菜,准备秋后吃,因为过了立秋种什么都不愿长。这时候种的菜可以一直吃到国庆节以后。

立秋了,早晚天凉了,人们在添加衣服,并逐渐改变衣服的颜色。两棵山葡萄熟了,绿叶掩映下,一串串挂在百灰的小葡萄,吃起来酸酸的,那可是酿制葡萄酒的上好原料啊。今年是第二年结果,去年结了二十多斤,酿的酒早就喝光了。

八月中旬,初秋的天空瓦兰,中午还是滚热。叶子茂盛的胡萝卜已经长到三四寸长,可以食用了,即拔即吃,又脆又甜。

将韭菜花摘下,洗净做成韭菜花酱,清香可口。跟市场买的可不一样啊,这纯韭菜花。

国庆节到了,秋天的成熟给大地增加了无限的色彩。孩子们回来了,正好巨峰葡萄熟了,这葡萄粒大味甜,果穗大。地里的菜还有很多,阖家尽情享用。

寒露过后,树叶黄了,菜秧枯萎,早晨树叶泛起白霜,秋风阵阵刮起,一场秋雨过后,走路的人们更是加快了脚步。很多人在储菜,准备过冬。胡萝卜的叶子还是绿绿的,但季节到了,该起了。将胡萝卜埋在地里,将地里的芹菜割回腌上,将地里的残枝落叶收拾起,准备过冬。

树叶一绿一黄,又是一年。

我的绿色的小院,温馨的小院,充满生机的小院,人生的花园。美丽的花园要靠辛勤的劳动去创造,多彩的生活用双手去编织,旖丽的风景用真心去欣赏,幸福的生活用诚心去体会。燕子走了,还会回来,花儿凋谢,还会再开,蔬菜没了,明年再种,寒风刮过,春风会吹过来。鸟儿们,花儿们,小菜们,明年再见,冬天过后,仍是一个美丽的春天。让我们的生活永远美丽,快乐。

描写小院子景色的散文范例4

我爱往院子里种一些东西,比如几株丝瓜、豆角,十几颗小白菜,或者买菜掰下来将要丢弃的芹菜根。这些绿色的生命在小院里绽放、结果,我就像当年收获爱情一样幸福和满足。

丝瓜和豆角的腾蔓顺着院子爬到南屋上,遮蔽了一片清凉。扫一块干爽之地,摆上四方的小桌子,放两三把躺椅,泡一壶清茶,便是读书的好地方。清风阵阵吹来,茶气氤氲弥漫,疏香扑鼻提神,绿叶摩挲有声,畅游在这种微妙的境界里,书中文字仿佛化作飞扬的蝴蝶,翩翩而舞。其实,在如此喧闹的社会里,读书需要时间和定力。时间是挤出来的,定力是磨练而出。就像刚刚撒播下种子,看着它们破土而萌发,从此慢慢成长一样。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几乎感受不到它们一天一天的成长,可是,这些疏果却又在不知不觉中生蔓、开花、结果,直到有一天把它摆上餐桌,分享收获。一页页纸张在指尖流淌,在目光里回眸,在记忆里沉积与复苏。疏果在泥土里萌生,在泥土里轮回,像极了一本薄薄的清雅之书,沁润了整个院子。

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绿油油的瓜架之下,饭香中夹杂了疏果的清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一方空间,是城市呼吸里的清新空气,是喧嚣红尘后栖息心灵的港湾。在这种绿色疏果中,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种安静,这种安静是书面上拂去灰尘的那一刻所特有的心情,是漫步在水边,看鱼跃涟漪风吹芦苇的目光之吻。阳光顺着瓜架腾蔓的缝隙照射下来,把有点潮湿的地面剥离的斑斑点点,当然,这些斑点是跳跃的、灵动的。它们在腾蔓缝隙里呈现着圆、方、长、扁,涌动着轻灵和俊秀。有时候,会零落下几片花瓣,好似燃烧的火焰,落在饭桌上,落在碗里。它们用最鲜艳的生命燃烧了最耀眼的激情,甚至,那种花香淹没了饭香,淹没了院子。

这些绿色的生命感受到春风、雨露,是一种朦胧的际遇,它们在院子中孕育希望。院子不是很大,四周一排房子,是那种常见的四合院。再四周就是遮天蔽日的高楼大厦了。不过,采光还算不错,清晨一抹阳光,中午一片光明,下午一丝绯红,给院子增添了许多生机。一株丝瓜的腾蔓爬过南屋,甚至顺着高楼的外墙向上艰难的爬上去。它也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么?如果说高楼以外是开阔的,那么,院子里则是闭塞的,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平淡,是回到家里的暖意;若果说高楼以外是车水马龙,是拥挤的,那么,院子里则是开阔的,是平淡人生的悠闲,是携妻抱子的温馨。腾蔓有它自己的想法,依旧在比较昏暗的暮气里做着挣扎。我总是想,或许有一天它会爬出去,有欣喜,或许也有失落。

清晨起来,我第一眼看的是那株南瓜,它的藤蔓爬满了半边南屋房顶还多一些,斗大的叶子直挺挺地冲向天际,倔强的如同乡下的老牛。一朵朵花儿喇叭似的开着,唱着一天里的欢歌。有时候,我把一些谎花摘下来,拌了鸡蛋炒了,品几口酒,吃几口菜,看几页书,也是惬意的事情。

院子里的各个角落,都被我种上了黄瓜、丝瓜、豆角、扁豆、南瓜,那些花朵有黄色、有蓝色、有红色,还有一种乳白色,风起涌动,煞是好看。它们装点了院子的风景,更装点了一天一天的日子。

这些疏果几乎在夏秋季节都能够开花结果,不知疲倦,只有到了深秋,落了寒霜,才会枯萎老去。那些纠缠在一起的枯藤有一点悲壮,在寒冷的空气里走向另一个生命的起点。拔了这些疏果,我又洒下了一小块香菜种子,挤出泥土,它们绿的有些晶莹透彻,让人不忍心拔了当作下菜的辅料。其实,有了这些疏果,院子就不再寂寞,我们也不再寂寞,尽管寒冬来临,我们却在那些绿色的记忆里等待春天。

关于农村青砖灰瓦一层小院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灰瓦 青砖 小院

相关推荐

青砖灰瓦大落地窗二层民宿,49家民宿院子...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青砖灰瓦大落地窗二层民宿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青砖灰瓦大落地窗...

中式青砖灰瓦二层小院,中式四合院别墅设...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中式青砖灰瓦二层小院的一些知识点,和中式四合院别墅设计有哪几类的问题解析,大...

农村青砖灰瓦一层小院,北方农家习俗有哪...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农村青砖灰瓦一层小院,以及北方农家习俗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白墙灰瓦一层新中式庭院(简约农村青瓦白墙...

1、白墙灰瓦一层新中式庭院白墙灰瓦一层新中式庭院,仿佛是一幅古典画卷的重现。这种装修风格融合了中式古典与...

装修案例


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