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叠加顺周期的股票有哪些
一、碳交易梳理分析如下:
1、热点分析:据消息可知除电力已纳入外,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剩余七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其中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电解铝】行业将可能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2、热点解说:1972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碳排放通常采取“配额制”,即是配额,便会导致【供需错配】,所以有了排放权的交易需求。
二、相关利好领域梳理
1、周期性板块:水泥、煤炭,钢铁,有色等大宗原材料,碳中和致使行业新增产能受限,行业供需格局得到优化,即【供给侧改革】将推进。
2、相关概念股,多为【持有碳交易中心股权的股票】,受益于碳交易市场扩大。
三、碳交易叠加顺周期概念股票参考:
1、水泥:天山股份,上峰水泥,海螺水泥,中材国际
2、铝:云铝股份,天山铝业,中国铝业,华峰铝业,神火股份,怡球资源,顺博合金。
3、其他概念股:长源电力,华银电力,深圳能源,金融街,国检集团,闽东电力,海油发展。
四、总结:
另外对于整个周期性板块,目前在【通胀】这一个大逻辑之下,再加上【碳交易供给侧改革】逻辑,对于周期性板块是中期还是看好的。但是本身这个行业或板块,个股本身的波动非常剧烈,建议本身是短线操作的选手去低吸高抛的操作,不建议过分去一味追高。
以上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您更好理解碳交易,祝您财源滚滚,好久常伴!
碳交易市场要来了,这些板块闻声而动,哪些个股最受益
一些倡导节能减排的绿色行业,就会因此受益。比如说电力驱动的汽车企业,还有一些关于新能源的一些企业以及绿色农业,新材料的企业等等的一些企业都会因此受益。这些企业,不仅股价会上涨,而且在未来的碳交易市场上,他们也会获得较大的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像华为,小米这些手机生产商会投入到电动汽车的生产中,或许是因为他们预判到碳交易市场即将在中国成立。碳交易市场,也就是说,你作为为一个碳排放量较小的企业,你可以出售你的碳排放的一个份额,给其他碳排量比较多的企业,这样你就可以从中赚取到一大笔资金,而这些资金又可以去促进一个企业的发展,然后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特斯拉这个电动汽车的巨头就曾经在美国市场上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了自己的碳排放的份额。
我国今年的经济政策也在往这些绿色生产的企业方面倾靠,而我国之前传统的支撑起经济发展的房地产业,或许会受到较大的压制,而它们的股价或许就整个市场态势来说会有所下降,他们在整个股市来说,可能会处于劣势的地位,但他们的主导地位暂时应该是不会有太大变动的。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明确的感知这些清洁能源的产业,以及出产清洁产品的产业必然会受到更大的政策优惠和更多的市场资金的导入。
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必然会使得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尽好尽快的实现,使得我国的国际形象大大地提升,而且也会引起我国目前一些传统行业自身的转型与发展,并且也会使得这些传统行业有了更多的发展危机感,同时也会使得更多的新能源产业茁壮成长起来。
碳达峰碳中和最受益的行业
碳汇交易平台、电力、钢铁、有色等高能耗行业、节能减排及清洁发电设备设计、制造及施工企业、林工程企业和拥有林业资源的企业。
首先是碳汇交易平台,类似于证券交易所,只要一个中间商,你交易他们就有收益,以目前股票市场来看,国检集团持股湖北碳交中心9%,深圳能源持股深圳碳交所12.5%,长源电力持股湖北碳交中心9%、国网旗下唯一从事碳资产经营的国网英大等公司持股碳交易机构股权或直接从事碳资产交易。但根据上海证券报消息,6月底前将上线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交易中心将落地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将设在湖北武汉,如此一说,原有涉及碳资产交易的公司必然能有汤喝。
电力、钢铁、有色等高能耗行业“碳达峰”“碳中和”下电力、钢铁、有色等板块大涨,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大涨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碳达峰”就是要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让温室气体排放率逐渐降低,行业体量在快速增大,温室气体排放增速要远小于产业体量的增长,这也就隐形提高产业门槛,提高产业集中度,这个无疑是极大利好现有高能耗行业的存量企业,但这种利好是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偏中长期利好,但效果不明显,主要利好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生物发电等清洁发电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节能减排及清洁发电设备设计、制造及施工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大环境下必然加大碳捕获设备及风电、水电、光伏、核能、生物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发电设备的使用占比,这样可以大幅降低自身因生产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而大幅增加的成本,风电如中材科技,金风科技等,光伏龙头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水电工程葛洲坝、安徽水利等,核能设备东方电气、保变电气等,所以这些设备制造商和技术提供商及施工企业是未来的最直接受益者。
园林工程企业和拥有林业资源的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大环境下,园林工程必然有所增加,但园林工程多为景观工程,影响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