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装网

日本140年旧房子改造,140多年来首次,日本成年年龄下调,是出于什么考虑的

2023-08-09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日本140年旧房子改造,以及140多年来首次,日本成年年龄下调,是出于什么考虑的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40多年来首次,日本成年年龄下调,是出于什么考虑的

这是一百四十年以来的首次改变,日本将本国的成年年龄从20岁下调至18岁,直接改变了维持了一百四十多年的“成年”的年龄线。那么,日本人改变成年年龄,下调成年年龄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根据日本方面的解释说明,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是为了跟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成年年纪线靠近,因为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大多数都是18岁,为了跟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保持一致,所以,日本方面做出了这样的调整。

另外一方面也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日本现在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严重。日本改变了延续一百四十多年的“成年”的年龄线,将本国的成年年龄从20岁下调至18岁,一时之间,日本全国内就“突然”新增了两百多万名成年人。这样的调整,数据上来看,会比较“好看”。随着日本社会的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很多措施都没有办法可以改善这样的情况,利用下调成年年龄的方法,看起来有些治标不治本的感觉。

还有的认为这次的成年年龄从20岁下调至18岁的措施,也是出于实际情况考虑。从改变的这天开始,日本过年满十八周岁的人就可以作为成年人进行工作、消费,可以大大地带动经济。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工作,可以作为一个成年人消费。在日本,成年人还可以考取一些职业资格,比如说日本注册会计师、药剂师等等职业资格。

就像他们日本国内对于疫情的办法是“只要我不检测,就没有确诊”的思路,只要“我国内成年人少,我就下调成年年龄线”这个方法,看起来也是一脉相承。

梦想改造家第二季的期数简介

39平水塔房变空中别墅九十岁老人难倒设计师

和第一季中“14平米变身4室2厅3卫的新居”的委托者一样,首期《梦想改造家》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对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每天往返于子女家中,替子女照顾孩子,做饭给他们吃,还要照顾家中生病的老人。所以他们希望能将总面积39平方米的“水塔房”设计成可以住下祖孙四代6人的住房。百年碉堡改造变别墅六口之家现实版桃姐

第二期节目的改造挑战是,将广州的一栋六层碉堡,改建成能居住下一家五口以及保姆莲姨的房子。更大的难题是,如何挽回因为住房问题,而被“伤透心”的莲姨,拯救这段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主持人施琰将帮助房屋主人公一起解决这些人生难题,而本期隆重登场的设计师是——谢英凯。夹缝屋脱胎换骨变水晶宫三代人蜗居被爆改

《梦想改造家》这一期节目将要改造的是上海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弄堂夹缝房,为了改造这个史上最难的房型,第一季的“暖男”设计师王平仲再次来到节目为主人公圆梦,却不料在改造过程中频频遭遇“极限挑战”史上最迷你学区房逆天爆改7平一居厨卫卧俱全

位于北京东城区景阳胡同15号(靠近南锣鼓巷)的胖大婶一家,三代五口人居住在一个面积仅有35平的小房间里。面对拥挤的生活空间,尴尬的厨卫设置,毫无隐私的卧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等一系列难题,来自日本的青年建筑师青山周平勇敢的接下了改造的任务。他也是《梦想改造家》节目中第一位外籍设计师。一个外国人真的能了解北京城的胡同文化,能完全领会到这家人的生活需求吗?神借光照亮山底之屋设计师遇史上最坚硬房型

这期的梦想改造来到了重庆,因为“山地”、“丘陵”这些特殊地形,被誉为“山城”的重庆,往往在居住问题上出现很多困扰,这期的女主人公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年过六旬的女主人陈阿姨,和弟弟都身患重病,地处“山底之下”的房子不仅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阴暗潮湿的环境更不利于病人的健康。而此次肩负重任的设计师谢柯,他将用他充满人性化的改造,为陈阿姨一家带来更多的光明和便捷。24平馄饨店巧住祖孙三代第四空间打造商住两用房

这间名为“梦花街馄饨店”的老店,就开在黄浦区梦花街上,和美丽的街名不同的是,这间只有二十多平米的房屋里,不仅要做馄饨生意,在生意之余,还要担负起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以及他们的大女儿和三女儿的儿子,一共四人的起居。狭隘陈旧的房屋,丧失了厕所浴室、个人隐私等,这些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功能。面对如此居住困境,素有“空间魔法师”之称的设计师史南桥接下挑战,为宋家祖孙三代实现这个兼顾生意和安居的“双梦想”。27平爆改变四室一厅组合柜打造空间魔法

本期节目,改造家团队将继续挑战“不可能任务”,为一位操劳一生的母亲实现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将上海一套只有27平米,无层高优势、采光极差的“火车厢”打造成适合一家三代人共同生活的舒适空间。接受本次挑战的是在上一季曾为钟表世家成功圆梦的重庆设计师赖旭东,他将发挥怎样的巧思,为这家人实现宜居梦?30平老宅变三居养老房防火保暖防滑智能一体化

本期节目迎来一位特别的妈妈——易解放。这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地妈妈”的老人,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千里迢迢和丈夫一起,从日本回国,来到了内蒙沙漠,开始了植树造林的计划。十多年来,两人走遍了内蒙各地,染绿了大片荒漠。如今年事已高的他们想回到最初的老房子,在那里有他们与儿子的美好回忆,为了能让这两位善良的老人过上安逸的晚年,《梦想改造家》决定为二老改造这间坐落在上海弄堂里的老屋。此外,本季“改造家”迎来第一位女性设计师谢蕙龄,她将为两位老人打造出一间怎样的养老房呢?25平天梯房变景观别墅一堵墙难倒明星御用设计

本期主人公张倩一家住在位于北京二环胡同尽头的一套25平米的小屋内,由于房屋位置差、年代久,房子有着阴暗,潮湿,排水不畅,上下楼不方便等问题。为了给父母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已经出嫁的女儿虽然常常回家探望,但再晚都会离开,为的是把自己一楼的闺房留给父母住,让父母不必爬上爬下。但张老爷子依旧坚持每天爬将近90度的楼梯,上楼休息,为的是把闺房留着,希望女儿能常回家住。老爷子一颗盼望女儿回家的心,女儿一个希望父母能安心居住的心愿,本期设计师孟也将如何改造这间在胡同尽头的小屋?34年老房变四室两卫昏房变婚房小情侣圆梦

小魏和小董准备用来作婚房的房子是30年前的,虽然面积不小,套内有63平米,还带有12平米的小院,但层高只有2.7米,并且因为受到周围大树和前面房子的阻挡,日照时间非常短,室内外的采光都非常不好。室内十分潮湿,一到梅雨季,屋里就开始发霉。设计师明合文吉会如何改造呢?不规则假四层拆梁改造新开天窗假山房变雅洋房

刚步入婚姻殿堂的钱小姐住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小洋房里,老洋房内外坡度全部都超过80度的楼梯,成为了爷爷奶奶出行的一大难题。建筑师柳亦春将如何为他们解决老房子不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居住环境?西安140多年老宅涅槃重生传统窗花手工修复精美古朴

在西安碑林区繁华闹市中的一个小巷深处,隐藏着一座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的老宅。老宅主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将老房子整修好,以便几个老哥能常回来住,让老院子恢复往日生机。

接下此次改造任务的是设计师仲松,他曾多次任职国内重大工程设计项目的总设计师,其作品备受业内褒奖。仲松来到大院考察时发现,因为院子西侧盖起了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与房子的墙面间隔不到一米,通风排水不畅,导致一百多年历史的土坯墙面不断碱化疏松,甚至产生了倒塌的危险。考察后,仲松给出了改造建议,但其建议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大家都觉得遭受了较大损失,甚至有人决定退出改造,整个进程由此搁浅。古宅能否顺利得到整修?打造无人区环保御寒房车可变形可移动的家

这次的改造面临重重阻碍,想要在如此复杂难行的路况下,将大批建材安全、顺利地运往,难度非常大。而且可可西里海拔高,气候又多变,工程建设是一次不小的考验。颜呈勋也担心盲目的建造会对自然产生破坏,志愿者们又会四处巡逻,颜呈勋如何完成这次艰巨复杂的改造任务呢?

.1923关东大地震的具体概况。140年前日本超八级地震的概况。

1923年9月1日11时50多分,时近正午,日本关东地区的大多数人家都在准备午饭。突然,地下传来一阵可怕的轰鸣声,紧接着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刹那间房倒屋塌,许多人来不及反应就被砸死在屋子内。烧饭的炉火翻倒,引起木造房屋着火……。地震的震源在东京湾西南的相模湾。沿此海岸除东京和横滨两大城市外,还有许多小城镇,统称关东地区。这里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经济繁荣,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震中距横滨约60多公里,距东京约90多公里,因为这一地区复盖着松软的冲积层,一些抗震性差的木造房屋大多在地震中完全倒塌毁坏,损失严重。地震发生时又正在中午做饭时间,房屋一塌几乎马上起火。东京、横滨虽然开始火势很小,但因为地下供水管道破坏,消防设施也已震毁,许多街道拥挤狭窄,消防人员根本无法扑火。救火人员千方百计从水沟和水井中抽水,但是无济于事。当大火临近时,人们争着携带家财用具,拉着人力车逃命,结果堵塞交通,贻误救火,而且把火带过马路,使火势不断蔓延。火长风势,风增火威,熊熊烈火卷起阵阵旋风又使着火区不断扩大。特别悲惨的是东京下町区(现在的墨田区),约4万人逃到被服厂广场避难。因地处下风,不久广场就被猛烈的大火包围,无路可逃,许多飞溅火星随风而至,衣物家什开始燃烧,整个避难广场一片火海。有不忍烧烤的人跳入河中,不是淹死就是被高温河水烫死,3.8万人活活烧死于此地。大火燃烧了3天,直至可烧的烧尽。关东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火灾,燃烧时间、过火面积和死亡人数等在灾难史上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级达到了里氏8.3级。其袭击范围之广,受害面积之大,死亡人数之多,实为日本历史上所罕见。那些压在倒塌房屋里的人们无力自拔,那些侥幸活着的人也无力前去拯救。一个人即使没有被地震夺去生命,但也只能眼见自己的亲人在瓦砾堆下垂死挣扎,直至死神降临。倒塌房屋废墟下没有受伤或只受了点儿轻伤的人也没有人前往救助,几天之后,也因饥渴交并,气绝身亡。人间地狱关东大地震中,除房屋倒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外,大地也张开了血盆大口——地震造成的大裂缝,直接吞噬着人类的血肉之躯。有些人侥幸逃出了即将倒塌的房屋,却又掉到大地的裂缝中,被冒出的地下水活活淹死;没有被淹死的想从裂缝中爬上来,可是那“血盆大口”——裂缝又忽然合闭上,许多人被活活挤死。汽车掉进地裂后,地裂合并时,汽车连同车上的人被无比强大的压力挤成了铁饼、肉饼,地裂中不时传来撕肝裂胆的嚎叫声。有的地裂中喷出了水柱,直射地面,挤死在地裂中的人的尸体被强大水流喷到地面。一些压在瓦砾堆中的人,被地下冒出的水淹死。地裂将房屋撕成两半,把屋里的人统统吞到地裂里。地震造成的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山崩地裂,多处出现大塌方。一座大森林以每小时九十多公里的速度从田沪山上滑下山谷,碾过一条铁路,带着一大堆人体的碎片注入了相漠湾,方圆几公里的海水被染成了红色。在根川火车站,一列载有200名乘客的火车在行进途中与一堵地震造成的泥水墙相撞。180多米宽、15多米深的巨大塌方把这列火车连同车上的乘客、货物统统带进了相漠湾,顿时无影无踪,车上乘客的命运不言而喻。一些村庄竟被埋在了30多米深的地震造成的泥石流、塌方中,永远消失在地球上。东京地区的高楼在地震中悉数毁掉。东京等地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全国约有1/20的财产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毁坏。地震、地裂、泥石流、大塌方,一个接一个倒塌的楼房,使活着的人惊恐万状,拼命乱跑。人们在求生的欲望驱使下,盲目逃命,相互推撞,被踩死、踩伤的人不计其数,惨相环生,目不忍睹。但比地震这种惨相更糟糕、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大地震破坏了关东地区的煤气管道,四处燃起大火。然而,大自然似乎疯狂了,对地震、火灾似乎仍不“满足”,又因地震引发了海啸,滔天的海水向灾难深重的日本关东地区袭来。地震、火灾、海啸,水火交加,把关东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详细情况http://baike.baidu.com/view/66199.htm

青岛一栋老房子

要加分呀

(一)青岛栈桥

“飞阁回澜”,素被誉为青岛十景之冠,与此景相配的还有一句叫“长虹远引”。其实,两者描绘的为同一旅游景观——前海栈桥,青岛的象征。

青岛栈桥位于青岛市南区中山路南端,与中山路成一条直线。“长桥金阁托水而起,近望远眺别致非凡”。它是青岛滨海旅游最优美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青岛的象征,有人来到这里观赏海天风景后曾赋诗曰道:“烟水苍茫景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倚栏杆水拍堤。”

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当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山东巡抚张曜到胶州湾视察,确认在此地有设防的必要,于同年七月调山东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兵四营移住胶澳,建总兵衙门于青岛村旁(现今青岛人民会堂处)。从此开始,青岛成为设防的重地。章高元于1893年调用旅顺船厂的钢材,在前海建造起一座栈桥。它原是铁架木桥,长约200米,宽10米。供装卸船舶物资用,也是青岛最早的码头。

十九世纪末,德国侵占青岛后,因其军事上的需要,在桥的南端又接上一段,铺上轻便铁轨,使栈桥由过去的200米延长到350多米。1931年,青岛大港码头建成,栈桥结束了作为码头的历史。1931年9月,市政当局重建栈桥,桥身延长至440米,桥宽8米,桥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浇灌,水泥铺面。为了使重修过的栈桥起到美观耐用的风格,深入海中部分钢架更新桥面西侧华灯林立,为了防止有人掉入海中在桥面两侧安装了铁栏和铁链防护,南端筑有半圆形防波堤,堤上添筑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双层八角亭一座,取名“回澜阁”。阁顶为金黄琉璃瓦覆盖,阁内为二层环形厅堂。

1984年、1998年,在保持栈桥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青岛市政府对栈桥进行了两次全面整修。如今,整修后由花岗岩砌造的桥体更加坚固美观,桥面宽敞,12对桥灯亭亭而立,整个桥体焕然一新。整修后,栈桥公园堤岸景色也是美丽异常,郁郁青松、如茵绿草、芳溢花圃,无不与栈桥相映生辉。

新修建的栈桥,在靠近海堤岸部分将过去的斜桩木面改成了石砌水泥面。为了防止石砌防波堤因长期在海浪的冲击下发生损坏,重新修建的石砌引面,中间一改过去添加石料的支撑石墙作法,改用抽沙添空的办法。据推测这样的添空法不仅能使桥空槽中受力均衡,也可使桥墩受到地壳运动的变化而使沙子流向受力重的地方增加桥面的受力程度。

回澜阁内有螺旋形阶梯,登阁眺望,碧海蓝天,诸岛嶙峋,市里花楼,尽收眼底。站在高处眺望栈桥,桥身似长虹引海,在阳光的照耀下,浮光跃金,回澜阁如绰约仙子,披波荡漾。大海深处波光粼粼,琴岛青青。作为滨海旅游胜地,春夏里游人如织,秋冬季节观者不断。

栈桥几经维修,如今栈桥北沿岸已成为栈桥公园。这里花木扶疏。青松碧草,画廊石椅,供游人憩息观赏海景的地方。并为青岛市民评为“青岛市十大滨海旅游风景的第一景。”

(二)琴屿飘灯

站立栈桥回澜阁朝南望去,映入眼帘中的是一座小巧秀美的小岛,屿顶高擎一座白玉色的灯塔,岛上山岩耸秀,林木常青,景观迥异,它与栈桥遥遥相对,此岛就是青岛浅海旅游十大景观之一,小青岛。小青岛原是一小独立的小岛,距海岸721米,海拔17.2米。面积0.12平方公里(1.2公顷)。小青岛原名为青岛,又因其山如琴,水如弦,风吹波音铮铮如琴声,又被称作“琴岛”。又因它的名称与对面青岛市区的名称重逢,所以在它“青岛”二字前在加入了一个“小”字,成为现在的名称“小青岛”。

1898年,德国侵占胶澳后,于1904年在此岛上建起八角形灯塔。以此来指引海上往来的船舶。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小青岛又沦为日本侵略者的军港码头,1949年青岛解放后,此岛又成为人民海军的一支军港。并对灯塔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现在的灯塔高15.5米,塔身呈白色,是国内外船舶进出胶州湾的重要标志。1987年,岛上军舰迁出,1988年小青岛正式对外全面开放,成为青岛市滨海旅游风景第二景。

日间,小青岛阳光明媚,碧水绕四周,斑驳秀丽的山岩,葱翠萌萌的树木,捧出一座白色的灯塔。观之赏心悦目。入夜,灯连水,水映灯,妙如画卷。特别是当晨雾升起,烟云虚无缥缈,此时的小青岛沉浸在气雾的包围之中,在微风的吹拂下时隐时现,恍如置身于蓬莱仙阁之中。

岛上海韵厅,神怡舫,琴岛仙女雕塑,登海观飘台等等,为游客眺望海景,踏蹬观浪,漫步听琴,和曲径通幽提供了优美的环境。

(三)天后宫

天后宫,俗称中国太庙,青岛市原有三处,一处在沙子口,一处在沧口,一处在现在的太平路上。前二个现已不存在了。天后宫内供奉的女神是“妈祖女神”。天后宫是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是一处集天后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著名人文景观,也是青岛前海风景线上的一处极具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历500多年风雨淘洗而幸存至今,弥足珍贵,堪称青岛口历史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现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

天后亦称妈祖,据传原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3月23日,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屿。据说林默自幼聪慧贤良,乐于助人,有预知气象变化、驱邪治病和泅水渡海的本领,常在惊涛骇浪中救助遇难船舶,极受远近人们的敬重和爱戴,被尊为“龙女”、“神姑”。她为专一行善,矢志不嫁,28岁重阳节那天登湄洲峰顶再未返回,人们传说她“羽化”成仙,就在此地立祠祭祀,称“通灵神女”。北宋时期湄洲湾一带海上贸易十分兴旺,航海者终年浮家泛海,随时可遇海难。传说当时有一名叫三宝的出国贸易商人,在启航前曾到神女祠拜祷许愿,三年海上往来,化险为夷,且获巨利而归,于是捐重金重修庙宇。据记载,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给事中路允迪奉命出使高丽(今朝鲜),途遇飓风,船只将覆,舟人急忙祈天求庇,空中忽现祥光,一朱衣女神飞舞桅端,瞬间风平浪静,转危为安。路允迪惊讶万分,询问部下是何神灵相救?船上一位福建莆田藉保义郎李振告知是湄洲神女搭救。路允迪深信不疑,还朝奏报朝廷,宋徽宗即下诏赐湄洲神女祠以“顺济”庙号。后经莆田藉丞相陈俊卿及地方土绅大力提倡,航海者广加传扬,又经历代朝廷褒嘉,自宋至清几百年间,先后36次叠奖褒封,封号由2字累加至64字,爵位由“夫人”而“妃”,而“天妃”,而“天后”,而“天上圣母”,直至无以复加。朝廷的累累封赐,民众的代代敬仰,最终树立了天后作为海神至高无上的地位,使这一信仰逐渐超越福建传播全国,并随华人漂洋过海而走向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成为颇具世界影响的“海上女神”。

青岛的天后信仰,是由于青岛口与闽粤苏鲁海上贸易日益发展,从福建传播而来的。天后宫初建时称“天妃宫”,由胡家庄“胡善士”捐施土地,建成正殿三间和东西配殿——龙王殿、督财府。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宫内主持宿义明募集捐款进行初次维修,并扩建后院两厢,使天后宫后进院落初具规模。至今保留着的天后殿外廊和牌楼门所用的四根八棱石柱,尤能代表明代建筑风格。院内两棵银杏树亦为明代所植。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后地方长官春秋致祭天后,对青岛天后宫再次进行维修,并在前院中部增建戏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山东建立东海关,同治四年青岛建立分关,六月开始又一次重修天后宫,并重建戏楼。现存同治四年《募建戏楼碑记》记述了当时重建戏楼的情景:“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天后殿前旧有戏楼遗址,而栋宇全无,不堪适观……”。天后宫楼重建后,成了青岛口群众的一处文娱场所。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再次重修,现保存有修庙碑记:“盖闻天后以孝成神,以慈爱民,仁护海国,泽洽波臣,而旅客商人云集于此者,尤赖其鸿波不扬,惊涛顿息,故无不念以酬圣德焉。墨邑青岛口旧有天后行宫以妥神灵,不过粗具规模,未足以壮观耳……宏舸连舳,巨舰接舻,乃增其旧制,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阶级,节税耀新,金碧腾辉,可谓威镇四海……。今将众商捐资,诸船施助并督理之人勒于石,以垂永远。”从碑记来看,捐款者皆为富商和船主,可以看出这时青岛口已是“旅客商人云集于此”,较为繁荣的海港了。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天后宫又曾重修,又购置香火地二十亩,规模越来越大,今太平路小学一带均属庙产范围。

1897年,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将天后宫一带划为欧人区。周围村庄尽被拆除。当要拆毁天后宫时,激起青岛商民无比义愤,群起反抗。德国提督慑于中国人民的威力,于是决定将天后宫从欧人区迁往中国人居住的鲍岛区,并在馆陶路一带拨给地皮准备搬迁。可是未及迁徙,德日易帜,日本占领青岛后,再未提及天后宫迁徙一事。1939年,青岛商民集资对天后宫再次进行扩建,将戏楼钟鼓楼由前院中部向前延伸迁至现址,并在西院增建了殡仪馆。至此,天后宫经过七次重修已形成相当规模,共有殿宇十六栋,建筑面积一千二百多平方米,成为青岛市区唯一一处保持了明清风格的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新中国建立后,青岛天后宫交文博单位管理使用,多次在其中筹办文物展览。1982年,青岛市政府公布,将天后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青岛市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一号议案,决定《尽快修复并合理利用天后宫》。修复工作自1997年2月26日动工,主体工程当年年底竣工。天后宫共有庙宇16栋,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仍保持清代雍正时的建筑面貌。现在天后宫的宫门,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进入宫内,左右两边为厢房,由通道向前,迎面便是正殿。院内有同治十三年立的修高碑一块,还有银杏两株,枝叶扶疏,春夏之际,绿荫满院,清静宜人。

(四)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原名是海滨公园,位于青岛市区小鱼山南端,是一个因倾斜海岸为基础建立起的一处滨海旅游公园。

1929年,我国著名园艺家葛敬应来此处,当他站在高处环视四周,被这里的天然环境所吸引,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开辟建立了一片绿草成萌,松涛翠柏的公园。鲁迅公园自西向东延伸约2公里,占地约4公顷,1950年又经大面积的修建种植,成为一处兼有园林美和自然美的风景区。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将它改名为“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因势而建,山路起伏连绵,坡间苍松翠柏。大玻璃瓦顶的公园石牌坊,气势非凡,前面刻有“鲁迅公园”四个金色大字,是集鲁迅的手迹,背面刻有“蓬壶胜览”四个金色大字,为当代碑帖鉴赏家郑世芬1932年手书。穿过石牌坊,绕花向前,站在石台阶上举目四望,大海滔滔,一望无际,真有些观海则水流天际,穿林则木香扑鼻的感觉。沿著石阶而下,但见周围礁石环岸,逶迤多姿。漫步在青石小道上,道路起伏不定,时而缘级登高,时而低回临海,大有“山穷路尽疑断崖,临岸回折又一景”的情趣。路畔石制桌椅,六角凉亭,四檐亭榭,行累时可坐下来静息片刻,站立起可观沧海一片。这里是观潮,听涛,赏月,踏雪的最佳之处。难怪有人在游览此地后,风趣地写道“沧海浩然东来,水面嶙石,石上亭榭。石水相连,亭榭相对,天与安排。”

“鲁迅公园”以它自然环境天然美与人工造型融为一体。虽地势逼人,却无局促之感,是游客来青必到之处。沿著公园石路曲折而前,就可以来到被人们称誉“陆上龙宫”的青岛海产博物馆,作为青岛滨海旅游的十大景点之一,这里也是游览的最佳去处。

(五)青岛海产博物馆

“青岛海产博物馆”坐落在景色秀丽的“鲁迅公园”中。两座典雅的古堡宫殿式民族建筑风格各异的,在碧海蓝天之下格外地引人注目。它们并排建在峭陡的礁岩之上,给人一种古朴庄重,雄伟壮观的感觉。青岛海产博物馆,原名青岛水族馆。

据史料记载,1930年秋,中国科学社的蔡元培、李石曾、杨杏佛等人来青开会,鉴于青岛景致优美,海产丰富,便倡议在这里建立海洋研究所,此倡议得到与会的各位名流学者的赞同,遂成立筹委会,各方集资。由观象台代办办理。1931年1月开始动工,开工基石上镌有“中国海洋研究所水族馆”一行字,正门有“青岛水族馆”金字匾额。整个建筑于1932年元月竣工。

作为当时亚洲最早也是最大的水族馆,经过多年风雨洗礼,如今的“青岛海产博物馆”由水族馆,海豚表演馆,淡水鱼馆,标本陈列馆和珍稀水生物馆组成。整个建筑呈四方形,每边均为花风石墙垣,墙顶雉碟衔接,上有城楼,酷似我国古城城堡。建筑内部分两层楼,楼上建有玻璃展池22个,楼下大厅里40个玻璃展池沿墙而建。

“青岛海产博物馆”分水族馆和标本陈列馆两部分。古堡式建筑为水族馆。内墙壁和鱼池内均用绿色大理石镶嵌。鱼类,贝类,虾蟹,海兽等六、七十种活水动物各自游艺在自己的展示柜中。在水族馆中又分为海水族馆和淡水族馆两种。在这里,游客们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鱼类在水中穿游不息,仿佛自身置于海底世界,置身于大海龙宫。在这里既有凶猛的皱唇鲨,也有婀娜多姿的珊瑚礁鱼。还有那娆娇的带鱼、海鳗,灵活的大虾、乌贼、滑稽的海马,美丽的海葵和华贵的鲳、鲷、会飞的燕鳐,以及老头鱼,海兔等等。在这里还向人们展示了无头无尾的鱼的祖先“文昌鱼”,来自亚马逊古老珍稀鱼类——金龙鱼,七彩神仙鱼,以及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珍贵品种中华鲟,扬子鳄等一些名贵观赏鱼。

标本馆中,陈列着我国沿海各地的海产标本。共分海洋植物标本和海洋动物标本,从微生物到海兽,共有上千件。水族馆标本除陈列馆,建于1936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占领青岛后将其改为山东产业馆,并盖起约600平方米的平房,名为展室,实为收集我经济情报之所。日本投降后,又将其改为青岛市博物馆山东产业馆。1955年海产博物馆成立后,改为标本陈列馆。

标本陈列馆,展示的“贝类”,从仅有一粒米大小的“米螺”到75公斤重的“砗磲”。还有色彩鲜艳,优美多姿的各种珊瑚,五光十色的贝类及高等海洋哺乳动物。揭示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由低等向高等的进化,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在这里,展示的海洋经济鱼类共300多种,有黄鱼、带鱼、比目鱼、鱿鱼、大马哈鱼、金枪鱼等等。大型的海产动物有长达7、8米的大鲨鱼,9米多长的鲸鱼、3米多长的虎鲸,海豹、海豚、海狗、海狮等海兽体态各异。

在珍稀水生动物馆中,还展示了我国一、二级保护的水生动物和传统名贵种类,其中儒艮、南极象形海豹,中国的白海豚、金枪鱼、旗鱼、箭鱼等和巨大的抹香鲸骨骼系统标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海产博物馆的第五展室中,大型抹香鲸标本最具特色,此鲸长14米,胸围5米,体重注22吨,在它的头部有与大乌贼博斗时留下的伤痕。

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保护海洋,开发海洋,建设海洋已成为当今人们早已熟悉的口号。并逐渐变成行动。而青岛海产博物馆又以绚丽的色彩,欢乐的节奏,激励着人们去热爱海洋,去关心海洋。因为热爱、关心海洋就是热爱关心我们的家园。

(六)小鱼山公园

“小鱼山公园”位于市区汇泉湾畔,作为青岛市的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是滨海旅游的一大风景地。它海拔60.7米,面积2.5公顷,绿地率84%,此山原无正名,只是因靠鱼山路太近,后人为它取名因“小鱼山”。

明代青岛村建立后,这里曾是青岛村民的山场。清末,章高元领兵四营在青岛设防,这里又成了“广武中营”兵士们的练兵场地。德帝国侵占青岛后,又在此建立起了炮台一座。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又将小鱼山一带的路名从德国的名称改为“有明町”。1922年,我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将日文地名一律撤销,改为以我国各省市和山东省市及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有明町”东南段改为鱼山路,以山东省东阿县的鱼山命名。东阿县的鱼山是当地一座名山,三国时因曹操之子曹植登此山而闻名。鉴于这座无名小山靠近鱼山路,因而被人称为“鱼山。”

有一位诗人在游览小鱼山后,鉴赏它优美的环境和登高远眺海天一色的特色,风趣地写下了一首诗:“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眺望十里长,清风淡云何处觅,并作江南一山乡”。此诗既写出了小鱼山的特点,也描染出了风景如画的地貌。小鱼山,山虽不高却能远眺,登山俯视栈桥、小青岛、鲁迅公园、海水浴场、八大关等美景尽收眼底,山虽不大却平地拔起而颇显突出,为游人视线所瞩,为青岛的滨海旅游增设亮化景色。

1934年,青岛湛山寺在鱼山北侧修建了“湛山精舍”,建有古式高阁及配房十余楹,楼为二层建筑,供青岛佛学会讲经及外地居士信徒客居之用。楼东有石坊一座,前书“湛山精舍”,为叶恭绰手书,后书“回头是岸”,是吴郁生所题,另外还有当年青岛市长沈鸿烈的题词。后为倓虚法师和其它名僧讲学之处,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中的“鱼山梵呗”即此,注为:“鱼山巅筑有湛山精舍,寺僧朝夕课诵,暮鼓晨钟,发人深省”。从此开始,鱼山不但以佛事场所而闻名,而且还成为一处绝好的登山眺望点。解放后,因湛山精舍建筑与青岛周围的建筑风格极不协调,1959年将其全部拆除。

为了适应青岛市对外开放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投资140万元,经过一年的改造施工在山上修建了800多平方米的阁、亭、廊式传统建筑,成为青岛市一座具有古典民族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1985年2月份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青岛滨海旅游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

小鱼山公园的主要建筑“览潮阁”叠立山巅,三层八角,高18米,每层均有环阁护栏平台,供游人凭栏极目。天日放晴起,当您登高眺望时,就会感到“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当您在夜晚倚栏深宁时,就会有一种“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的心情。阁西是一座飞檐式六角“碧波亭”建筑,阁东为四角“拥翠亭”,均依山势而筑,高低错落有致,可览太平山一线的翠绿。在这里还建有一处“小鱼山茶厅”供游人们饮茶歇脚。阁亭3处匾额皆出自我国著名艺术大师吴作人之手。在山东侧的曲廊中,正面镌直径2米白色雪花石浮雕山标——鱼;北廊处绘有色彩斑斓的《八仙过海》长达9米的瓷板釉画;东廊中装饰有《聊斋志异》故事中的“面皮”、“崂山道士”、“促织”、“席方平”情节和大型瓷板柚彩壁面《蒲松龄宇宙》。

在小鱼山公园的建筑中,设计者根据环境特点,围绕大海从“鱼”的图案中狠下功夫,在门楣、围墙、透窗、栏杆、瓦当、额方等等,都体现了“鱼”的风格,这在仿古建筑上不能不说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小鱼山不仅风景秀丽,就是在青岛的文学历史上也颇有名气,例如,像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闻一多,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老舍,中国新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洪深、吴伯萧等,许多文坛著名的人物来到此地,面对大海,面对社会,畅谈心中的理想,高举民族文艺大旗,团结民众,战斗在民族文艺复兴斗争的前沿。

蓝天,碧海,青山,绿树,红瓦,黄墙。站在小鱼山公园四周环顾,青岛独特的风貌展现在游客面前。难怪有人曾提笔赋诗:“日照鱼山生辉烟,遥看沧海点点船,红底绿树嵌碧海,疑是苍天巧安排。”

(七)青岛第一海水浴场

青岛海滩的沙细、坡缓、浪小、水稳,为青岛造就出十二处美丽的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的第一海水浴场是青岛众多海滨浴场中的佼佼者。又称汇泉海水浴场。它曾是亚洲最大的天然地海水浴场。百年以前,这里还是当地渔民泊舟晒网之处。德占青岛后,开辟成海水浴场。在第一海水浴场半圆形的海滩上,有东西长约五百八十米、宽达四十多米的细沙滩,并向海内延伸到极远处。从沙滩到防鲨网有约三百八十米宽的水面,可容纳几十万人同时游泳。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沙质细软,岸坡缓平,天然的汇泉角挡住了风浪,浴场内沙净水清,不仅居青岛各浴场之冠,即使在我国沿海各地海滨浴场中,也首屈一指。恰如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所言:“恐怕在东亚,没有一处海水浴场能赶得上青岛”。

站在高观看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地势成为月牙形,这是同它特有的海岸结构分不开的。在青岛地质上曾发生近两次地壳断裂,喷出大量岩浆,冷却后便形成条条山脉,伸向大海的山脉形成一个小岬角。海岸经过亿万年的激浪冲刷,溶解和风雨剥蚀,渐次由岩石变砾石,砾石变细沙,形成今天青岛海岸沙滩与岬角相同排列的特殊结构。由于海浪的侵蚀和堆积的作用,沿岸基岩不断被剥蚀成细小的砂砾,并在海湾的浅滩上沉积起来,形成了坡度七度,东西长约六百米,宽四十多米的细沙滩,并向海内延伸到极远处,由于汇泉岬角的阻隔使进入湾内的涌浪渐次衰减,因而形成了浪高仅为一米左右的平静浪面,十分适合开展海上娱乐活动。

100多年前,宽阔平展的海滩是会前村里民泊舟,晒网之地。“日上帆樯,月挂桅梢”,全是一片鱼乡风光。十九世纪末(1903年),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为招徕西方游客,相继将平缓的海滩辟为海水浴场,建有更衣室、舞厅、酒吧间和露天音乐台。浴场附近,先后建起了东海、白马、百乐门等酒店,专供洋人憩息、消遣、娱乐之地。正是:“天趣盎然疑碧绿,沦为异国逍遥津”。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前夕,在此修筑工事以示顽抗。1949年,浴场又遭台风洗劫,建筑物几尽损毁。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带领下,全市各界群众对第一海水浴场作了重建。在半环形的沙滩上建立起新的更衣室。为了适应青岛滨海旅游业发展需要,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投资对海水浴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建筑面积由原来的7千多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2万多平方米,沙滩面积由原来的1.18公顷扩大到2.4公顷。重建后的浴场,52幢更衣室分别由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塔顶形、连环形、圆形、矩形、S形和Y形等。分为木制、钢筋混凝土和砖木三种建筑结构。屋平面有平顶、斜面、挂版、红瓦屋面、拼挂斜屋面、木鱼鳞板屋面、彩色瓷瓦屋面等等,在彩色方面,有橙色、黄色、白色、绿色、蓝色、银灰色和咖啡色等多种。海水浴场主门,左侧是方格式花廊,形似飞翔的海鸥,又似展臂跳水的运动员;右侧是一幅长20米,宽4米的巨大釉彩壁画,题名“奔向大海”。大门正对海滩上,一座直径14米的大喷泉,设有48个喷头,水帘之中三条海豚雕塑跃水而出,顶起一颗不锈钢珠。

随着我国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作为中国北京奥运会惟一的一个协作比赛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又将迎来新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到那时,它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来国内外游客投入到波光粼粼的大海的怀抱,欢声笑语,驰骋嬉戏,真是其乐无穷。

(八)青岛市海军博物馆

青岛市海军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处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面貌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莱阳路8号,此处西邻青岛湾,临海处原是海军驻青部队小型船舰的停泊之处,陆地为海军部队驻地。1989年在此筹建海军博物馆。海军各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该馆文物处还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征集,经过两年的紧张筹建,终于在1991年正式开展,现每年接待游客达几十万人之多。博物馆现包括军服礼品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展出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其中陆上展区面积11560平方米,陈列小型舰艇、飞机、导弹、雷达、火炮、水下兵器、特种战军等实物121件;海上展舰区陈列有5艘驱逐舰、护卫舰和常规潜艇。另外,在中国海军史展室和“礼品展室”中陈列上千种军服、礼品实物及数百幅图片资料。馆藏的数千件珍贵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

(九)八大关风景区

八大关风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是一处将精湛的世界建筑艺术与独具匠心的庭院绿化完美结合的休闲胜境。

这里南濒大海,太平角、汇泉角拱卫左右,湛山、太平山环列。因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初开发时,只有八条以我国著名关隘命名的大道而得名。解放后,虽然八大关的道路增加至十条,但称谓却依然故往。十个关名分别是:山海关、正阳关、嘉峪关、武胜关、紫荆关、宁武关、居庸关、韶关、函谷关和临淮关。

与人们心目中对风景区概念截然不同的是,八大关的魅力首先来自建筑。“八大关”共有338处721栋历史建筑,总计33万平方米。当德式、俄式、英式、美式、法式、意大利式、瑞士式、希腊式、西班牙式、奥地利式、日式等风格迥异或古朴典雅或清丽活泼的幢幢别墅展示于眼前时,您会觉得“万国建筑博览会”的雅号八大关是当之无愧的。据称,200余座聚造于此的房屋表达的是世界上24个国家的建筑语言。

当然,八大关还是一个浓荫与鲜花簇就的世界,可谓十步一林,百步一园,奇花异草尽赏。“临淮关”上的游园,绿荫覆地,花香四溢;500米“宁武关”两侧,海棠与枫树共舞;“正阳关”紫薇挥出绯红的长练;碧桃盛开的是“韶关”、银杏婆娑的是“居庸关”、龙柏掩映下的是“临淮关”……难怪有人会说,在八大关,聪明的人是看花辨路呢。

(十)湛山寺

湛山寺是一处“薄雾袅袅绕山半,诵经朗朗伴木鱼”的佛家胜境。这就是中国佛教天台宗最年轻的佛刹。始建于本世纪30年代,历时十余载。创建动议始于1931年。当时的国民党青岛市政府拨出湛山南麓150亩地为建寺之用,社会各界也资助大量资金,1932年著名高僧倓虚法师应邀前来主持建寺工作,湛山寺第一期工程遂于1932年4月正式开工。1944年建成天王殿和山门。湛山寺方具相当规模,寺院建筑恢宏壮丽,香火日盛。

湛山寺建?/ca>

参考资料:http://www.online-qdtvu.con/yth/kecheng/content/4-4.htm

关于日本140年旧房子改造和140多年来首次,日本成年年龄下调,是出于什么考虑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