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墨调包装和包装。印刷行业的,如何调墨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墨调包装以及包装。印刷行业的,如何调墨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油墨的制造工艺
印刷油墨生产的目的是使颜料颗粒均匀地分散到连结料中,并根据不同种类的油墨及性能要求适当加入辅助剂形成一稳定悬浮胶黏体。印刷油墨的制造工艺分为准备、配料、搅拌、轧研、检验和装桶等工序。油墨生产所需的主要设备有:树脂炼制设备、搅拌机、捏合机、三辊轧墨机、球磨机、砂磨机等。
1.准备
准备是指油墨厂对生产油墨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进行加工与制取,主要包括颜料、连结料和填充料的制取。油墨厂购进的原料如颜料等,往往不符合制造油墨的要求,需要进行加工,直到可供制墨为止。
准备阶段最常见的是连结料的炼制和颜料的制取。连结料的炼制是准备阶段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从上百种连结料的原料中,根据配方选取几种适合的原料炼制成具有某种特性的连结料的生产工艺。连结料的炼制包括植物油的炼制、树脂型连结料和溶剂型连结料的制备。植物油的炼制,就是以去除干性植物油中的杂质和色素为目的的精制和将其加温炼制成具有一定黏稠度的调墨油的过程。制取树脂型连结料和溶剂型连结料,是将固体或高黏度的树脂溶解于干性植物油和油墨油中,或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溶胶状物质。
颜料的制取主要是合成某些特定的有机颜料,目的是使其颜色稳定。
2.配料
配料是把配方中规定的颜料和连结料及辅助剂放入专用的容器中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印刷油墨,所用的原材料、生产工艺等往往完全不同,所以要生产某一种油墨,必须根据该油墨的配方配料。配料是决定油墨各项性能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油墨的质量及印刷适性,在油墨制造中这一环节比较重要,各种油墨的配料都按照规定的配方严格执行。
3.搅拌
搅拌是利用机械的作用使颜料固体粉末与连结料混合,促进连结料从某一方向进入颜料的间隙和毛细孔间隙,润湿而排除颜料周围的空气和水分,达到粗分散的目的。搅拌是在搅拌机中完成的,一般有星式搅拌机、蝶形桨搅拌机、高速叶轮搅拌机和双轴向搅拌机等。不管是何种搅拌机,开始搅拌时的速度应较低,以防止未润湿的颜料颗粒飞扬或逸出,搅拌一定时间后再进行高速搅拌,以加强对墨料的剪切力,将颜料团打开。当墨料呈糊状后可停机,取出墨料桶,待轧研。
另外,油墨厂还采用捏合机进行墨料的搅拌,它比较适合于带水的颜料滤饼和连结料的混合,与搅拌机相比,捏合机不仅效率高,而且分散效果好。因为捏合机是由一个槽和两把可旋转的搅拌刀组成的,当捏合机运转时,由于搅拌刀的挤压作用,墨料被反复地压至槽鞍上而辗细、揉和、捏合直至均匀。
4.研磨
研磨,俗称轧墨,是利用机械的方法将颜料加工成原始粒子分散于连结料中,使油墨形成稳定悬浮分散体的一大关键。但研磨只能把颜料的聚集体打散并被连结料润湿,而不能把颜料粉碎到小于颜料的原始粒子。另外,研磨虽能使颜料充分分散,但一经存放又可能重新出现聚集,影响油墨的细度和流动性。所以,要使颜料均匀而稳定地分散在连结料中,仅靠加强研磨还不行,必须注意改善颜料和连结料的润湿性能,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改善颜料和连结料的润湿性能。
不同性质的油墨采用不同类型的研磨机进行研磨,但它们的原理都是依靠剪切、挤压和摩擦作用来完成颗粒的分散的。通常,生产较黏稠的浆状油墨采用三辊轧墨机;生产较稀薄的或挥发型油墨则采用球磨机和砂磨机研磨。
三辊轧墨机如图6-1所示,是由三个直径相同的滚筒组成的。三个滚筒的转速不同,速比为1:3:9,因存在速差而产生剪切作用使颗粒被辗碎。三个滚筒间的压力可进行调节,压力的大小将影响油墨轧研后的细度。
球磨机和砂磨机都是在封闭的容器中放人一定量的球体或砂珠,通过相对运动而产生撞击、摩擦,对液状的墨料进行粉碎,从而达到分散的目的。这类分散设备有卧式球磨机、立式球磨机、卧式砂磨机、立式砂磨机等。最普通的是卧式球磨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效率较低;砂磨机的分散效果好,颜色被污染的程度低,并可连续生产,且效率高。
卧式球磨机由钢质圆筒、一定量的小球、减速齿轮和电动机组成,如图6-2所示。当电动机转动时通过减速齿轮使筒体转动,由于筒体转动,使球体群在筒中产生类似奔流式的运动,或者倾流式的运动,或者离心式的运动,球体的周而复始的倾泻或往下滚动对墨料产生撞击、摩擦,使墨粉分散。
砂磨机是由圆罐搅拌器和硬质砂等组成的,如图6-3所示。使用砂磨机研磨时墨料由罐的底部用压力泵打入,随着搅拌器的高速旋转带动砂珠运动,墨料由下至上被研磨后,通过上部的筛网过滤后流出罐体。由于利用小砂珠代替了小钢球,与墨料的接触面积增大,所以,油墨分散的速率加快,缩短了油墨的研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6-1三辊轧墨机
图6-2卧式球磨机
为了保证油墨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墨料一般都要反复进行多次研磨,普通油墨在3~5次左右,而特殊油墨要在8~10次左右。
5.检验调整与装桶
图6-3砂磨机
墨料经研磨后还不能作为成品出厂,因为它在流变性、干燥性、颜色和其他特性上并未完全达到预定的印刷适性要求,还需要进行适性的调整和性能的检测工作。
调整是根据适性要求在研磨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或低黏度的调墨油、适量的辅助剂和基墨进行搅拌调和,使其流变性、黏性、干燥性、颜色和其他特性符合印刷要求。
油墨的质量检验是用一定的仪器或检测工具,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油墨的流动度、细度、黏性、干燥性、着色力等指标进行检验和鉴定。
经过调整和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油墨即可装桶、包装出厂。
通过三原色油墨(黄、洋红、青)加黑墨可印制出色彩丰富的印刷品,但有些产品色彩,通过普通网点的叠合成色难以达到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或从工艺、成本上的考虑没有必要进行分色或多色印刷,而单色就可印出原稿色样要求的特殊色彩效果,这就要进行专色油墨的印刷,比如特快专递封套大面积实地蓝的印刷,因为要求色彩鲜艳厚实,用四色选印难以达到原稿的色彩效果,就需要专色蓝印刷,另外,有的书刊封面、信封和函头纸微标等,因为质量要求高(实地厚实),生产数量少,时限短,成本低,只有不经分色采用专色油墨印刷,才能达到用户的要求。
而油墨制造厂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他们只生产几种常用的油墨(如四色墨、金红、大红、中蓝等),那么对印刷厂来讲,有时就需要根据用户提供原稿色样,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墨进行调配,以得到新色相的油墨,这个过程就是专色油墨的调配。
在生产中,目前尚无一种简单、操作性强的色彩分析和测试仪器设备,基本以调墨人员的经验为主,因调墨人员对专色油墨调配技术没把握好,常造成调好的墨明度不对或油墨上机印刷才发现色相不对又重新调配,造成质量事故、油墨浪费、工人劳动重覆、时限延误等不必要麻烦,这就要求我们对专色油墨调配技术要有充分了解和把握。
专色油墨调配原理及专色油墨的呈色原理
专色油墨的调配是根据原稿色样,按油墨三原色减色法原理进行调配而成。油墨的颜料呈现的物理效应叫做减色法,即当颜料显示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该颜料对白光光谱中各种颜色实现了选择性吸收(减去色光)的结果。
油墨三原色减色法颜色变化规律如下:
洋红+黄=红
洋红+青=紫
青+黄=绿
洋红+青+黄=黑
所以油墨颜料的混合是光绿的减弱,是一种减色的现象,混合的颜料越多,最后颜色就越晦暗而近黑色。
专色油墨的呈色原理就是油墨颜料通过减色原理而呈现效果。比如当黄、蓝油墨等量调配时,因为印刷油墨中颜料是油墨成色的主体,颗粒非常小,是直径0.01-0.5um的不溶性悬浮体,我们将该调配好的油墨印在纸上,并做部分放大,当白光照射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I:白光照射在黄墨颗粒上时,它吸收了蓝光,反射了红光、绿光;II:照射在蓝墨颗粒上时,它吸收了红光,反射了绿光、蓝光;III:照射在黄、蓝混合墨颗粒上时,它吸收红、蓝光,反射了绿光。
因黄、蓝墨等量调合,那么II、III的机会均等,反射光如下:
I:W-B-R=G
II:W-B=G+R
III:W-R=B+G
反射光组合效果为:
3W-(2B+2R)=3G+R+S=W+2G
所以这两种油墨调合后的色彩为绿色。如果黄墨和蓝墨不是等量调合,那么II、III情况不可能均等,黄墨多就使所配油墨偏黄,反之色彩就偏蓝。掌握三原色色彩变化规律后,可以举一反三,调配出各种原稿的色彩。
如何调配专色油墨
对专色油墨的调配,调墨人员要做三个准备:1.色相调配准确,符合原稿色样标准;2.调配油墨印刷适性准确;3.调配专色油墨的数量准确。
色相调配准确
1.调墨人员对油墨制造厂生产的各种油墨的色彩要有深刻印象,敏锐的感觉。调墨人员要对各种油墨的三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有充分了解,配色才能以最快时间和最少的原墨种类调成符合原稿色样的专色油墨。因为色彩可以通过色相、明度、饱和度三个参数来研究它的性质并作为衡量两种颜色差别的依据,用它来表达描述颜色可获得统一的颜色语言,适合规范化、数据化的需要。
2.对原稿色样的分
a.确定主、辅色墨。专色油墨的调配,在我们掌握几种常用油墨色彩变化规律和特质之后,对原稿色样分析最为关键,它关系到整个油墨色相的准确程度,在分析原稿色相时,我们可以运用减色法原理加以考虑,就是以三原色理论来分析原稿色样在三原色中的含量,来确定主色和辅助色的配比,一般来说一种原色为主色,其他色就为辅色。
配制中国电信公司的标准色电信蓝时,通过观察它给我们印象是蓝为主色略带红味,整个油墨的色彩鲜艳厚实、纯正,即油墨的明度、饱和度大、色相纯正,所以我们采用天蓝为主,辅以色彩鲜艳、偏紫的桃红墨,虽然样张上有分色的配比,但它为电子分色或桌面系统上的色彩配比与实际的印刷油墨并不兼容对应。
配制中国移动公司的移动蓝,因为它的标准色经印刷机印刷后,就出现明显的色偏,灰度增加,给人以陈旧、带暗的感觉,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它与电信蓝相差无几的分色比例,而采用色相不纯正,明度偏暗的中蓝为主色,及大红、再略加黑墨以增加整个油墨的灰度。
b.得到主辅色墨的比例
当我们确定主辅色之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得到主辅色的调配比例:根据以往经验得到恰当的配比;根据调墨手册中相近色样的配比;用少量的原墨进行调小样以得出正确的配比。
c.配好专色墨的颜色与原稿色样进行比较
采用纸片(一般为铜版纸、胶版纸),蘸取少量的专色墨用"刮样法"或"拓样法"来取得墨样,与原稿的色样进行对照比较,以便有差别时调整配比。
配色时注意事项:
一调墨辨色的光源,最理想为均匀白光,朝北窗口的自然光,及与自然光相近的人造光源,如日光灯与白炽灯混合使用光源等;
-调配好墨色样要比原稿色样深,因为柯式油墨经润版液混合和油墨干燥后,油墨色相会相应变浅。还有色相正确,油墨深(饱和度大),可以减少下墨量,有益于柯式印刷的水墨平衡控制;
-要考虑承印物纸张的性质,如白度、吸收性、平滑度等,如纸张的性质与原稿的纸张性质相差甚远时,就要按具体情况分析,如同样是电信蓝,但有次用户要求用粉红色香卡纸印电信标志,若采用电信蓝原有配墨方式,印出的色彩效果就发暗、变灰,整个色相与原稿相差甚远,我们就可以直接采用天蓝墨印刷与纸张配合而呈现色彩的效果就与电信蓝相近。
-要考虑色样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对色彩产生错觉,在辨色时应将周围色遮盖掉,单一观察,才不致于发生色偏。
-用拓样法和刮样法获取墨层时,掌握好专色墨的墨层厚薄要与原稿色样墨层厚度基本相近。
专色油墨的印刷适性要求恰当准确
一般专色油墨的印刷属性调配,主要考虑调配油墨的黏度、流动性和干燥性,但现在随着油墨行业的发展,各种油墨的适性较好,兼容性较好,一般我们不需或只需要添加适量油墨助剂,如特效油墨添加剂或调墨油等,来改变调配油墨的适性,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印刷效果。
注意事项:油墨调配要混合均匀;纸张性质如为涂料纸即铜版纸,一般要用快干油墨调配,而胶版纸用树脂油墨调配即可。
调配专色油墨数量准确
调配油墨量准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印刷数量多少;纸张吸墨性的强调;印刷图文的面积多少;专色油墨的著色力强弱;专色油墨的厚薄(密度大小)等等。
如果油墨调配过多,剩余墨就造成浪费,如果太少不够用,就需要再度调配,如遇到复杂色彩,第二次和第一次调配的油墨很难完全一样,这对产品质量就有影响。所以在调配时应略微多余实际印刷用量,这也是为了避免墨斗中的存量低于一定值后引起印迹墨色的变化。
深色墨和浅色墨的调配
油墨的调配一般可分为深色油墨的调配和浅色油墨的调配。
深色墨的调配
只用原色墨调配,不加入任何冲淡剂,统称为深色墨的调配,调配时根据前述色样分析结果,主辅色的确定,再根据设计的配比,用辅色油墨逐量加入主色油墨调匀即可。根据减色法理论,调配油墨时应尽量少用原色墨的种类,否则会降低油墨的亮度和影响色彩的鲜艳。
浅色墨的调配
凡加入冲淡剂所调配成的油墨,统称为淡色墨的调配,因为浅色墨对人眼刺激量少,所以一般要用放大镜对原稿色样进行分析,剔除冲淡剂,确定主色后,就要注意油墨的色偏,一般采用在冲淡剂中逐渐微量加入原色墨来调配。
浅色墨一般为冲淡剂或白墨中加原墨的调配而成,要注意以白墨为主的浅墨调配,它的色调发粉,墨色较鲜,具有很强遮盖能力。因为白墨颜料易堆版,堆橡皮布,耐光不好,适宜印实地的单色印刷,一般为粉蓝粉红色列专色墨。冲淡剂为主的浅色墨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不具有遮盖力,色彩不鲜,适合多色重迭印刷,一般为淡红、淡黄、浅灰等系列专色墨。
综上所述,专色墨的调配,因为涉及光色理论、油墨、纸张、工艺等方面,使专色油墨调配更显复难困难,而且目前基本以经验为主,所以对调墨人员的要求较高,首先即要掌握光色理论,其次又要求掌握常用油墨的属性等,对色彩要具有敏锐、准确的鉴别能力,并且不断通过实践有意识地锻练自己的应用能力,即看到某一色相时,就能迅速大致报出油墨的配比。只有这样能才又快又准确配好专色油墨,更好地为生产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水基柔性版油墨配方设计的要素
一、水基柔性版油墨概念
水性油墨由水性高分子树脂和乳液、有机颜料、溶剂(主要是水)和相关助剂经物理化学过程混合而成。水性油墨具有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不易燃,不会损害油墨制造者和印刷操作者的健康,对大气环境无污染等特性。水性油墨作为一种新型印刷油墨,没有溶剂性油墨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印刷品中残留和对包装商品的污染,改善了总体环境质量。
水基柔性版油墨,是根据油墨按印版版型的分类方法并与油墨的干燥机制相结合命名而得。
二、水性柔性版油墨配方的技术依据
1.水性连结料的中和成盐机制
水性油墨采用水性连结料。水性连接料基本分为三类:胶态分散体、乳液聚合物、水稀释型聚合物。目前油墨行业主要采用的还是稀释型连接料。许多高分子(水溶性)原来并不溶于水或仅部分溶于水,只有添加一种酸或碱,才因电离作用而溶于水。典型的例子是聚丙烯酸和聚酰胺分别是阴离子和阳离子型电解质。这些物质水溶液的pH值与它的粘度、絮凝效果、稳定性、分散性等密切相关。故在水溶性聚合物的分子链上含有一定数量的强亲水性基团,如羧基、羟基、胺基等,但这些极性基团与水混合时多数只能形成乳浊液。而羧酸盐能溶于水,因此水溶性连结料的制造往往是使用高酸态的合成树脂,再以胺中和成盐。
2.挥发、渗透、固化反应或三者兼有的干燥成膜机制
一般来说,印刷工艺以及相应的干燥方式决定所用的油墨配方体系。为满足柔性版印刷的工艺要求及水性油墨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印刷基材,水基柔性版油墨的干燥方式有挥发、渗透、固化反应或三者兼有。
(1)挥发干燥机制
对于承印物为非吸收性基材的柔性版印刷,其干燥方式主要以挥发干燥为主,即采用树脂/溶剂的油墨体系。因为:
①柔印机速度很快,80m/min到200m/min以上都有,一般来说第一色印完到第二色印刷,其间隔仅几秒到零点几秒。对于非吸收性基材,在所有的干燥类型中,仅挥发干燥可满足这一要求。
②只有墨膜中的液体尽快脱出墨膜,例如利用沸点不高的溶剂有瞬间挥发的特性,才能使油墨迅速干燥。快干性也要求油墨为低粘度而且烯薄的液体。
③对于胶印油墨、铅印油墨而言,可以通过墨辊之间的调和,使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上,而柔印油墨仅靠本身的流动性、粘附性填充在网纹辊网眼中并传墨到印版上,只有较低的粘度即较烯薄的液体才能赋予这样的性质。而且油墨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填满凹眼,如果粘度太大则难以填入凹眼中,同时刮刀也难以圆滑地刮去网墙部分的油墨。所以柔性版油墨一般为粘度较低的流体形式,大量的溶剂或水只有通过挥发或渗透的方式进行。当然粘度太低也不行,否则压印会造成网点中的油墨易变形,使图文再现性变差。
油墨的干燥速度首先取决于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油墨中溶剂的挥发,主要存在如下影响因素:
①不同的树脂对溶剂挥发速度的减缓程度不同。溶解度越大的树脂,溶剂越难以脱出,挥发速度越低。
②颜料在油墨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溶剂的挥发速度越低;颜料粒子的半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溶剂的挥发速度越低;不同种类的颜料对溶剂的脱出性不相同。
(2)渗透吸收干燥
对于吸收性基材的柔印,其干燥方式以渗透吸收干燥为主。吸收性基材如纸张对油墨具有吸收性。油墨中的连接料是液体成膜物质,同时能粘结色料粒子并使之粘着在纸张表面上。连结料转移到纸张后,就向纸张内部渗透,直到油墨中的色料粒子之间变得足够紧密,粒子间的间隙不断缩小所产生的颜料颗粒间毛细管拉力与纸张内吸收连结力相等时完成吸收渗透过程。连接料向纸张内部渗透的程度与纸张内毛细管拉力成正比,即纸张的吸墨性取决于其内部的疏松程度,也就是纸张的紧度和组织匀度。实际印刷时,还应考虑印刷压力、压印时间、油墨粘度的影响。Olsson公式基本上归纳了以上因素对油墨被压入纸张深度的关系:d=(p×r2×t/2η)1/2
d:油墨压入纸张深度
p:印刷压力
r:纸张毛细管半径
η:油墨粘度
由于印刷压力远比毛细管引力大得多,故后者忽略不计。
油墨对吸收性基材的渗透吸收对油墨固化和干燥过程很重要。渗透量太少或太浅,油墨粘着不牢,也不易干燥。但是,渗透量太大或太深,就会造成透印问题,也会降低油墨光泽。另外,对于吸收性基材,还同时存在挥发干燥机制。故对吸收性承印物的柔印,干燥方式是挥发和渗透双重成膜机制。在某些特殊要求的油墨配制中,还引入一些反应基团进一步改进其成膜性能。
三、影响水基柔性版油墨配方设计的诸多因素
1.印刷适性的要求
油墨从墨槽到印版辗转到承印物的过程是油墨的传输和转移分离过程。首先要求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始终向印版稳定地传输油墨,其次希望版面上的油墨始终以一定的状态有效地转移到承印物上。传输和转移的质量与印刷机的性能和精度有关,又同时要求油墨具有相应的印刷适性。油墨本身的流变性成了支配油墨适性的重要因素。流变性包括粘度、屈服值、触变性、流动度、粘着性、墨丝长短等。
粘度油墨内聚力的大小,必须适合印刷全过程的要求。
(1)印速越高,要求油墨的粘度就越小。快速印刷,要求转移快,干燥快,即油墨粘滞力小,易分离,且溶剂易从墨膜表面逸出。实践证明,油墨塑性粘度对油墨的转移率影响显著,在同一印刷机速度相同的条件下,粘度小的油墨层分裂状态比粘度大的对油墨的转移有利。如图1所示。
(2)承印物要求:对于比较光滑的铜版纸,在供墨量充足时,转移率较高,所以要求油墨的粘度稍高;对于胶版纸等结构松软的纸张所用油墨粘度应稍低。
触变性触变性即"剪切稀化"。油墨应具有一定的触变性,在印刷过程中油墨在墨辊上受到机械的转动作用后,油墨的流动性就产生了变化,粘度有所下降,流动性增强,其延展性也在增加,有利于油墨的顺利均匀转移。油墨转移到承印物后,失去外力作用,因其触变性很快由稀变稠而不向周围流溢,保证了印迹的准确性。特别是网点和文字线条版印刷,可以避免油墨在纸张上浸润和铺展所造成网点扩大,线条变粗。油墨的触变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颜料的性质表面吸附性强的颜料制成的油墨触变性大。
(2)颜料颗粒的形状颜料粒子呈针状时,比球状粒子制成的油墨触变性大。
(3)颜料的用量一般地,油墨中颜料所占比例越大,粒子相互作用越强,油墨的触变性越大。
(4)颜料粒子与连接料的润湿能力润湿能力低,油墨触变性大。
(5)树脂的分子量连接料中的树脂分子量越大,触变性越大。
印刷适性对触变性的要求:印刷作业要求油墨具有适当的触变性,但如果油墨的触变性过大,油墨在墨斗中会造成供墨不流畅,甚至会出现供墨中断的现象,影响连续印刷时供墨量的均匀和准确程度。不同类型的印刷对油墨的触变性会有差异。一般网线版、文字版和线条版的印刷要求油墨的触变性略大些;大面积的实地版则略小些为宜。
粘着性在印刷过程中,使墨膜分裂并转移到相应的物面(墨辊表面、印版表面或承印物表面)上的力是附着力,也就是油墨与墨辊、印版、承印物表面间的连接力。油墨在附着力的作用下,先是分裂而后转移,这是油墨对附着力的动态响应。油墨本身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阻止墨膜分离的能力,称油墨的粘着性,实质上是油墨的内聚力(油墨分子间的连接力)在附着力的作用下的一种表现。油墨的粘着性对印刷适性的影响在于:
(1)油墨的粘着性较大时,油墨的分离困难,造成印刷机上油墨延展不均匀。油墨墨层在纸张或橡皮布间分离时,如果此阻力大大超过纸张的结合力,就会产生拉毛现象甚至剥皮现象。
(2)多色印刷时,在前色的油墨未干的状态下迅速印刷后一色,一般要求第一色油墨的粘着性要大一些,后面各色油墨均要逐渐降低粘着性,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后面的印不上去,并把前面的墨层粘走。
油墨的附着与干燥油墨附着在承印物上之后,便从液态的胶状物变为固态的皮膜,粘结在承印物上,这一变化的过程称为油墨的干燥。这一过程分两个阶段完成:油墨由液态变为半固态,不能再流动转移,是油墨的初期干燥阶段,用初干性表示。半固态油墨中的连结料的主体部分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完全干固成膜,是油墨的彻底干燥阶段,用彻干性表示。油墨的初干阶段和彻干阶段统称为油墨的固着干燥。油墨的干燥速度与油墨的干燥方式有关。油墨的干燥方式取决与油墨连结料的组分。不同的印刷方式、承印物以及印刷机械对油墨的干燥有不同的要求。油墨的固着干燥性能对印刷适性的影响有以下两点:
(1)对于纸张类承印物,油墨可以流入其凹洼、空隙而被固定,这是利用机械的"投锚效果"而附着;对于表面光滑无吸收性的承印物,油墨的附着取决于油墨对承印物的润湿作用,即液体对固体表面的亲合作用,还取决油墨与承印物分子间的作用力。但高速印刷时由于纸张的堆积和密附会使分子间距离急剧减小,导致油墨和承印物分子间结合力明显增大,未干的油墨会映到后一印张的背面。所以,一般地,在不影响油墨与承印物附着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油墨的附着能力,或加快油墨的固着干燥,以避免印品的"背面蹭脏"。
(2)油墨的干燥速度影响油墨的粘着性。如图2所示,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油墨的粘着性逐渐增加到最大值,再下降到零。如果油墨很快干燥,墨膜表面很快光洁干滑而失去粘着性,第二色油墨就难以附着,油墨就产生"晶化现象"。理想的叠印应在油墨初干到彻干的时间内进行。
干燥过快,油墨会在印版表面结皮、糊版、使印品油墨堆积,光泽不良,出现"墨斑";干燥过慢,印品背面可能发生"蹭脏"现象。
2.包装物使用性能的要求
遮盖力单位重量的原墨能够印刷的面积通常称为油墨的遮盖力,单位为m2/g。遮盖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1)油墨的比重比重大的油墨的印刷面积要少于同等重量的比重小的油墨。
(2)油墨的转移量转移量受墨斗辊和印版材料的硬度、网纹传墨辊着墨孔的载墨能力和磨损情况、刮墨刀的安装位置等影响。
(3)油墨中着色剂的含量决定了油墨遮盖力的大小。
(4)油墨在非涂层纸或其它吸收性承印材料上的遮盖力比在非吸收性承印物上的遮盖力差,因为油墨能渗入吸收性材料使颜色的明度降低。在印刷纸张时,水基油墨渗入纸体的速度比溶剂油墨慢,遮盖力比同样色强度的溶剂墨高。
耐性、耐化学性、耐刮擦性、耐热封性、耐油脂性、耐冷冻性、耐久性等。
以上论述了影响水基柔性版油墨性能的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确定其基础配方、连结料体系及其原材料的选定和准备工作,并且预定开发品种的一般性能要求和技术指标。
丝网印刷UV油墨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简介
1、印刷后印品有气泡
UV油墨中不能随便添加助剂及不匹配的稀释剂,若在正常使用时出现此现象,请联系生产厂家协助解决。
2、印刷时网版粘基材
黏度过大,请适当填加匹配的稀释剂。
增大印刷品和网版的距离。
3、固化后印刷品发粘或不固化
检查是否使电路问题。
延长固化时间。
增大灯的功率
4、固化后墨膜附着力不足
选择要适合印刷品的油墨。
基材表面是否需要处理。
5、固化后墨膜发脆
墨膜是否过厚。
选择要适合印刷品的油墨。
6、印品有图案缺陷
丝网的清洗要彻底,以防停机时间过长而光固化。
检查网版的制作是否有缺陷。
7、墨膜遮盖力不足或过头
调整刮板的角度和对网版的压力。
更换合适硬度的刮板。
8、印刷小文字或精细图案时线条模糊。
更换合适硬度的刮板。
9、出现网纹。
适当填加匹配的稀释剂减低黏度。
10、洇版
稀释剂填加过多,黏度过小。
网目不合适。
说明:除上问题外,还存在一些与涂料相同的问题,如固化问题、附着力问题、气泡问题等。解决方法参照涂料产品的解决方案。
现在印刷厂不会请专门的调墨师,一般是机长搞定了。
调墨是讲经验的。如果刚刚入门
可以采购一台“色彩检测仪”,入门级的好像2千多元。淘宝好像也有买。可以快速得到四色的分配或者专色的色号。
最后就是去印刷厂当学徒了。
其实不难,按这个方法100%可以排除假货。
带纸盒的按照纸盒上的方法查询就是了,基本也做不了假。危害最大是所谓的“拆机墨水”
真正的拆机墨水,扫描瓶身的条码或二维码会出现和瓶身对应的ID码。这个要通过爱普生公司的系统,假货也无法做到。出现其它字符,只要不是和瓶身对应的ID码,都是假货。这是唯一可靠的分辨原装正品和假货的方法。
假货卖家主要是假冒爱普生拆机墨水。什么是拆机墨水?就是爱普生公司在销售打印机的时候,每台机器会送一套原装,业内一般称为:拆机墨水。
正品的拆机墨水,扫描瓶身的条码或二维码会出现和瓶身对应的ID码。这个要通过爱普生公司的系统,假货也无法做到。注意,出现其它字符,只要不是和瓶身对应的ID码,都是假货。这也是唯一可靠的分辨原装正品和假货的方法。
看外观是不靠谱的辨别方法。之所以不靠谱,是因为开个模具,做个贴膜,打个真空包装,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小模具厂小印刷厂就可以做到。不是经常使用正品墨水的消费者,在没有正品瓶子的对比的情况下,很难分辨得出。这反倒被制假者所利用,强调外观多么像真的。
另外瓶身有ID,或者ID可用,也不是可靠的分辨方法。
首先ID可用抄过来。第二,由于欧洲的《反电子垃圾法》,已经不允许打印机加装墨水识别芯片,不允许一个ID码只用一次。现在除了爱普生少数机型,一个ID码已经允许多次使用。
所以,ID码即使可用,也可能是假货。
还有看价格,虽然也不靠谱,但是可以分辨出大部分的假货。正品原装的价格进货价就在40多以上,还要有进口和代理销售资格,怎么可能存在一些人长期以20-30元的价格,长期出售原装正品?淘宝上的那些爱普生拆机墨水的店铺,假货无疑。
在各种电商平台上可用对比一下。
京东虽然也有假货,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少,就完全没有这种拆机墨水,一家都没有。
拼多多以前有,但是一旦查起来,就比较严还外带罚款,现在已经基本消失,只剩下几个几乎没有销量的假货店铺在苟延残喘。
最疯狂、最恶心的是淘宝,说打假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实际上只要不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不在风头上,基本不管。现在这个类目90%的交易是假货贡献的。
这就是在珠海国产耗材厂商那里进国产墨水,然后自己开模具,做包装,打正品商标冒充原装,成本一般在4-5元,而售价高达20-30元,平均一家假货店铺的一个月的流水在20万以上。只要几个月不被抓到,就可以发一笔财。
而且不断有被抓的新闻出现:
关于墨调包装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