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设计有何共同之处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设计领域中崛起,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等流派。但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一致,对于自然材料的欣赏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斯堪的纳维亚永远给人清新自在、与世无争的感觉。这种风格的家居自然也保持同样的调子。蓝色象征洁净的海,白色则是北欧半岛冰天雪地的符号。蓝和白的色彩组合,是永恒的经典。白色混油家具,线条简单利落,兼顾装饰和实用的效果。沙发宽大、柔软,坐上去很舒服。墙壁上,靠包上,花朵图案的加入,让居室更加温馨,当然你也可以用条纹图案来强调北欧风格执着的特点。整个房间安静、轻柔,搭配简单,不会出任何错误。叶子图案是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典型元素,在配饰方面可以尽情选择使用。
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气。
早在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标志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从地方性的隔离状态激烈地转变到面对国际性竞争。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
始,设计师和厂家就在积极为1925年巴黎国际博览会做准备。在这次博览会中,瑞典玻璃制品取得了很大成功,获得了多块金牌,并打进了美国市场。但最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工
业设计,由汉宁森(PoulHenningsen,1894--1967)设计的照明灯具在博览会上获好评,被认为是该届博览会上惟一堪与柯布西埃的“新精神馆”相媲美的优秀作品,并获得了金牌
。这种灯具后来发展成了极为成功的PH系列灯具(图1),至今畅销不衰。这类灯具具有极高的美学质量,它是来自于照明的科学原理,而不是由于附加的装饰,因而使用效果非常
好,这正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工业设计的特色。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包豪斯所推崇的功能主义也影响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其中瑞典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瑞典相对来说工业较发达。受到包豪斯启发的一些最富成果和艺
术性的思想体现在1930年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之中,这标志着功能主义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突破。这次展览是由瑞典工艺协会主办的,它成了现代主义的国际性广告,标准化、
合理化和实用性被应用到建筑和设计中,改变了先前国际博览会炫耀和虚饰的惯例。在这次展览中,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戏剧般地体现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揭示了一种革命性的设
计哲学,特别强调居住建筑和装修,反映出对于实用、卫生和灵活性的关注。展出的家具和日用品都十分简洁而轻巧,向世人展出了瑞典富于个性的现代主义。
20世纪30年代还有两位在斯堪的纳维亚很有影响的设计师,一位是丹麦的克林特,另一位是芬兰的阿尔托(AlvarAalto,1898?1976)。克林特并不标榜自己是功能主义者,但他早
期对于设计的研究关注于标准化、模数结构和实际功能要求,而不是风格上的自我表现。他十分尊重材料本身的特点和手工艺传统,并善于吸收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精华。
他设计的椅子能满足用户在实用上和美学上的需要(图3,4)。通过采用不上油漆的暖色木材,不着色的皮革和素色织物,他创造了一种接近自然的设计语汇,成了斯堪的纳维亚
风格的重要特点。克林特在20世纪30年代重新设计了一把折叠椅和一把躺椅,两者都是经典性的作品。
在芬兰,阿尔托以用工业化生产方法来制造低成本但设计精良的家具而著称。特别有创见的是他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他于
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是采用胶合板和弯木制成的,轻巧而适用,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点,既优美雅致而又毫不牺牲其舒适性(图5、6)。阿尔托的其它家具设计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实际上,斯堪的纳维亚的功能主义可以在阿尔托的作品中看得最清楚,他所爱好的有机材料不仅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而且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因为木材在芬兰
是取之不尽的。阿尔托也长于玻璃制品设计,他在1937年设计的花瓶采用了有机形态的造型,其创作灵感来自于他的祖国的湖泊边界线。他的设计还在英国、美国有较大影响,这
推动了国际家具设计的“软”趋势,并预示着20世纪50年代的“有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19世纪的建筑风格,都有哪些特点
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成为西方艺术主流之后,对于这种情调的追求就变成更为完备的哥特式复兴的理论了。在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哥特式复兴还由于反拿破仑斗争而得到很大的推动,这与当地新古典主义后期的希腊复兴的情形十分相同。原来,英国和德国都是反拿破仑的主力,在文艺和建筑领域中,针对拿破仑所提倡的力追古罗马的帝国风格,他们就从古典宝库中拿出古希腊以对抗古罗马,同时赋予哥特式风格以民族风格的意义,以此与反拿破仑战争是民族战争的宣传相联系,遂使哥特式风格的民族意义深入人心,这比希腊复兴更能使人感到亲切。
正是沿着这种思想情绪的发展,从而哥特式的精神不仅是宗教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世俗和政治的。因此,当英国伦敦的国会大厦因失火烧毁而需重建时,选择的方案最终确定为采用哥特式,其结果就是查尔斯·巴里(CharlesBarry,1795—1860年)设计的既有哥特式的面貌又不失古典严谨的英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即威斯敏斯特宫坐落于泰晤士河西岸,隔河遥望,呵风叱雨,威风赫赫,给人印象确实难忘。
实际上,为了满足人员日增的国会各个机构的需要,这座大厦的规模是很大的,其中庭院参差,厅堂众多,巴里采用河畔一溜整齐划一长达300多米的楼房显示了布局的统一和风格的雄伟,而哥特式工艺的专家普金(AugustusPugin,1812—1852年)为建筑细部和雕饰所作的风格加工,更使它的哥特式风韵在精确无误之余又极具时代特色。在这一长溜楼群之中突兀而起且互不对称的几座高大不一的哥特式塔楼,其中包括那座著名的大本钟的塔楼,又以其雄伟秀丽而错落有致的布局显示了自由自在的浪漫精神。
有了英国这座国会大厦作榜样,英国和欧美各国大小城市的政府大厦、法院、礼堂、火车站和大饭店等便纷纷采用这种哥特式风格,一时蔚然成风。与此同时,哥特式复兴的理论研究取得了深入进展,对哥特式建筑的细部装修、结构体系和整体精神也都有了比较透彻的认识。所以这时既能设计出相当地道和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也能翻新花样,建造起中世纪风貌和浪漫气息都很浓烈而又像童话仙境般美丽的城堡,浪漫主义建筑的优势可谓发挥无遗了。
在19世纪前半期西方建筑的发展中,我们见到了新古典主义的恢复古希腊和罗马风格,也看到了浪漫主义的恢复中世纪或哥特式风格,而且各种风格杂然纷呈,各领风骚,既是百花齐放的盛况,也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混乱。从建筑活动本身来看,19世纪是有史以来建筑工程最多也最活跃的时期,因为它正处于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开始大发展,工业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居民区同时成倍地扩大,市政设施也随之重新规划和建设,新的交通工具如铁路和轮船等更是带来了大变革,使旅馆和车站等建筑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然而,在建筑工程空前增加,新建筑多如牛毛之时,却找不到19世纪本身的建筑。充斥于建筑舞台的是各种复兴的风格,从古希腊和罗马到哥特式的复兴,还有称为新文艺复兴、新巴洛克和新洛可可的各式各样的复兴的风格,就是没有称为19世纪风格的具有这一时代特色的建筑代表。艺术界把这种现象称为历史主义、选择主义或风格大战。但从今天来看,它实际上是走向全新的现代建筑的一种必要的迂回,只有经过这番折腾才能使人痛感各种复兴确已失去了其固有的历史意义。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到了19世纪,建筑的工程技术方面已变成一门比较完备的科学,各类建筑皆可按科学的方法考虑有关材料、结构和施工的问题,即使有困难,也可以从技术学的角度加以解决。于是建筑的技术与艺术这两方面开始分手,技术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艺术性则只涉及外部装饰和内部装修等次要方面。人们甚至普遍认为建筑艺术主要就是起装饰作用,设计的美学问题成为单纯的装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同一座建筑物(例如一座旅馆)按当时的技术标准设计出来之后,它就可以按业主的选择和建筑家的爱好,甚至流行的时尚而采用任何一种复兴风格。
可是,有抱负的建筑师就会纳闷:真正代表19世纪的当代建筑又在哪儿呢?这种担忧在19世纪初期的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建筑的交叉并存中已经出现,到了19世纪中叶和后半期甚至成为愈演愈烈、难以摆脱的顽症。在风格大战之下,只要业主肯投资,建筑师有雅兴,各种各样的时代风格、地区风格乃至怪异风格都会亮相,使一个新兴的街区乃至城市变成一座建筑风格的博物馆。
当然,理论界也会根据各种风格的内在特质而提出各自的适用范围,例如教堂和法院宜用哥特式,机关和学校宜用古典式,戏院和赌场宜用巴洛克式等,但这种理论在混乱的风格大战面前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有人说,面对19世纪建筑勃兴的大好时机,创建19世纪自身风格的努力却一败涂地。这可能是现代艺术(以及后现代艺术)将面临的众多危机的一个最早的征兆。
不过,我们在百年之后回顾19世纪西方建筑的这段历史,仍会觉得在其"借古颂今"的大潮中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成就。首先,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当时人们对各种历史风格和各个时代建筑历史的了解较以前深入和准确多了,而考古学、历史学和科学测绘以及照相摄影等,则为人们了解过去提供了丰富切实的材料,加上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家对过去的复兴便透现着前所未有的精确和真诚,这也可以说是19世纪的各种复兴风格的一大特色。
其次,它们虽名为复兴,或者说外表装饰套用过去各个时代的历史风格,但其工程技术、结构和功能却是适应了19世纪的社会需要,反映了当代水平。因此,从建筑设计来看仍有不少创新之处,即使就装饰而论,也有不少仍取得良好的装饰效果。所以我们今天在欧美各个大城市仍能看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19世纪建筑,它们在坚固、实用和美观上还是达到了相当水平的,而且能把上述学术上的精确与工业化蓬勃开展之际的兴旺精神结合起来。
因此,19世纪中后期的复兴风格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建筑史上也往往以英法两国当时在位的君主而称之为维多利亚女王式和第二帝国式(指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可惜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不能在此对它们多作评价。但是,有一个杰作还是不能省略的,那就是法国建筑家查尔斯·加尼叶(CharlesGarnier,1825—1898年)设计的巴黎歌剧院(PalaisGarnier)。这座位于巴黎闹市中心的音乐艺术之宫,一直享有世界最大歌剧院的荣誉,建筑设计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巴洛克式的富丽豪华。它拥有110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观众席位多达2000个,舞台之大可供450名演员同时登台表演。
西方建筑风格有哪些
西方建筑风格如下:
1、文艺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2、洛可可
洛可可风格出现于18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后期,流行于法、德、奥地利等国。洛可可主要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它是在反对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逻辑性、易明性、理性的前提下出现的柔媚、细腻和纤巧的建筑风格。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切围绕柔媚顺和来构图,特别喜爱使用曲线和圆形,尽可能避免方角。在装饰题材上,常常喜用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以质感温软的木材取代过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
3、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4、古典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等影响不大。
5、巴洛克
巴洛克,是产生于文艺复兴高潮过后的一种文化艺术风格。它的外文为Bar-oque,意为畸形的珍珠,其艺术特点就是怪诞、扭曲、不规整。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调是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建筑
各国建筑风格介绍
世界各国建筑风格的基本分类有哪些呢?建筑风格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的世界各国建筑风格的类型。具体的内容如下:
建筑风格依据世界各国的不同地域可以划分为:(1)中式风格建筑(2)日式风格建筑(3)东南亚风格建筑(4)欧式风格(5)地中海风格(6)美式风格等建筑风格六部分内容。
建筑风格——中式风格建筑
中式风格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金碧辉煌、雕梁画柱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但中式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只能在家居中点缀使用。
建筑风格——日式风格建筑
日本和式建筑,又称“和样建筑”或“日本式建筑”。13~14世纪日本佛教建筑继承7~10世纪的佛教寺庙、传统神社和中国唐代建筑的特点,采用歇山顶、深挑檐、架空地板、室外平台、横向木板壁外墙,桧树皮葺屋顶等,外观轻快洒脱。
建筑风格——东南亚风格建筑
东南亚豪华风格是一种结合了东南亚民族岛屿特色及精致文化品位的家居设计方式,多适宜喜欢静谧与雅致、东南亚豪华风格是一种结合了东南亚民族岛屿特色及精致文化品位的家居设计方式。
建筑风格——欧式风格
欧式风格,是一种来自于欧罗巴洲的风格。主要有法式风格,意大利风格,西班牙风格,英式风格,地中海风格,北欧风格等几大流派。
建筑风格——地中海风格
文艺复兴前的西欧,家具艺术经过浩劫与长时期的萧条后,在9至11世纪又重新兴起,并形成独特的风格——地中海式风格。
建筑风格——美式风格
美式风格,顾名思义是来自于美国的装修和装饰风格。是殖民地风格中最著名的代表风格,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殖民地风格的代名词。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欧洲各国各民族人民来到美洲殖民地,把各民族各地区的装饰装修和家具风格都带到了美国,同时由于美国地大物博,极大的放开了移民们对尺寸的欲望,使得美式风格以宽大,舒适,杂糅各种风格而著称。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