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极简空间和禅意空间的问题,以及和什么是禅意空间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如何营造一个禅意满满的家-色调篇
什么是一个禅意空间?让人放慢脚步,思维清空,最终起到身心放松和治愈的功能的空间都应该带着禅的种子。
上一期介绍了天然泥灰类(plaster)室内涂料,通过那种不规则,老旧和寂灭感来营造那种“逝者如斯”的悠悠禅意。事实上,不用泥灰涂料,如果用对了色调和注意空间留白,禅意一样能被营造出来。
纵观世界不同地区,禅的意境通过不同的文化性格,示现出不同的样貌。这一期我们就来一起试图探讨一下不同文化背景所营造禅意空间的色调。
二十世纪极简主义
崇尚“少即是多”的西方极简主义和东方禅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认为建筑是一种语言,如果能把不必要的元素剔除再剔除,那精炼后的空间就能成为一首诗,意味深远,令人品后口齿留香。东方禅修通过静坐法门去除杂念,一层层深入自我的本来面目,直至明心见性。
这其中的“少”并不是真正的少,而是去除糟粕后进一步去品细微中的美;而“多”则指的是当你真正打开那扇隐形的大门后,发现原来浮在表面的只是冰山一角。
比如这张洁白的棉花糖照片,经过提炼后,同样的白色在不同位置受到不同光线的作用,反映出不同调子的白色(右边色块)。
同样,看上去一片白色的极简风格室内,细细观察后,发现墙壁,地板,地毯,窗帘,吧台的白色又不尽相同。设计师刻意运用不同材质和不同调子的白色,营造出不同层次,令空间显得宁静且不乏味。
极简主义风格配色善于从平凡/朴素的中性色系中提炼出有趣而细腻的色彩搭配,并且善用材料天然纹理来增加颜色的层次感。
中性色又称为无彩色,基色由黑白灰,卡其色,咖啡色组成。中性色在上世纪50年被中古风格拥抱,直至今日流行未减,可谓是“不会错”的选择。原因其一,中性色调性中庸,即使大多数人不喜欢也不会太讨厌;其二是这些颜色无论是搭配在一起或是和其他鲜艳的色彩搭配都不会有违和感。
上图这个空间整体采用了棕灰色为主色调,灵星点缀配上纹理丰富的深棕色的门和几。地板灰色和高脚餐桌相呼应。整体色彩调和,清爽而古朴。
这个餐厅用了现代都市感极强的黑色和不同灰色调子为主色,和前一个例子不同的是,为了中和灰黑冷酷的感觉,设计中加入了原木材质的椅子,一亮一暗,形成对比色,空间也显得活泼起来。
北欧设计的中庸之道
极简主义的美学需要怀着断舍离的心境后才能细细品味,而北欧的美学观“lagom”则更加有人情味:这是一种追求适当、平衡的生活方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刚刚好才是最好。北欧设计相比美国盛行的极简风,融入了更多的色彩,而禅意丝毫不减。
北欧室内墙面涂料色彩让我联想到了近年来国人非常追捧的莫兰迪色系。莫兰迪是上世纪意大利一位静物画画家。他用低纯度低饱和度色彩诠释的日用器物,好像被时光披上了一层外衣。
有意思的是,莫兰迪是当时一位非常与众不同的隐士画家。在那个人人标榜个性与标新立异的时代,莫兰迪的作品与世无争,弥散着一股操着异国口音的禅味。
上面这三幅莫兰迪的作品对应的室内分别是北欧著名涂料品牌佐敦涂料(Jotun)效果图和北欧禅意大师AxelVervoordt的作品。
以前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佐敦涂料(Jotun),他家的中性色高雅中透着人情味;其他冷暖色的纯度、饱和度都偏低,暗合了莫兰迪的用色特点。下面这几幅用色相对鲜艳,禅味还在。
东方禅境之色
△中式禅茶室
最后再来回眸一望我们自己的东方文化。如果说西方人热情直接,那东方人则含蓄内敛;西方人勤于改造外在世界,求新求变,东方人则喜好追求内在的圆满和永恒;西方的现代建筑注重运用新材料,新技术,东方建筑则偏向自然而注重意境,材料方面以木为主。色彩可清新淡雅,亦可老成稳重。一般建筑是这样,更加注重留白的禅意空间亦如此。
大道至简,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材这一个简单的材料,和阴阳虚实的手法,营造出千变万化的内在建筑空间。而东方禅意空间的颜色就像是一幅用木头打起来的水墨画。正如道德经里所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木头切条切块后再拼制起来,可做屏风也可做窗格。透和不透之间引导人从物质世界进入意识境界。
阴阳虚实观也同样可以运用在室内和室外的关系上。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装饰:色,香,声,味俱全,还能养神悟道,所以要通过借景,把它们引入室内。如果有条件能够坐拥一个院子,即使再小,也要精心营造。
即使窗外一片高楼大厦或是市井街巷,在屋内养些形态各异的盆景,透过一丝绿意,真理也能以小见大。
日式禅境则喜欢摆放些枯枝,中式茶房多喜引入枯枝老木作为茶桌,象征着永恒的寂灭和岁月的张力,禅味更加简单粗暴。
最后,光线也是室内色彩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东方禅境阴翳内省。一般空间也不喜阳光直射而喜间接光。禅房则更加,从角落射入的一线阳光似乎象征着世间烦恼困顿中的一丝解脱。
哪种禅的颜色和你的禅心相合?
本回答来自好好住用户治愈家,更多装修攻略,居家经验,欢迎登陆好好住APP查看
什么是禅意空间
关于“什么是禅意空间”如下:
“禅意空间是一种宁静却不失优雅的设计,它将极简主义和自然材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朴素、简约之美。
拓展知识
禅意空间的设计犹如一条涓涓溪水,缓慢而行却从未停止,细水长流却未消退。它注重物体的简素之美,用最少的元素表达最丰富的涵义。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都偏爱木材,认为木材是有生命的。
禅意空间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室内装饰风格,相比新中式风格的硬朗禅意空间更重视的是意境。
禅是一种意境,也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合乎中式文化内涵的审美情操,代表着人们内心安静而美好的内在向往,当禅意理念与室内设计碰撞之后,也就出现了这宁静却又不失高雅的禅意空间。
所谓意境其实也就是将诗情画意融入空间之中,达到寄情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禅意空间追求的是一种清新高雅的格调,禅意的营造可以从色彩、装饰物等许多角度入手进行,赋予空间中的事物更多精神层面的意义,注重文化的积淀,讲究气质与韵味,追求的是一份超然脱俗,回归诗意的境界。
如今常见的禅意空间在细分之下可以划为中式泼墨山水式和日式洗练素描式的空间风格。
中式禅意空间更注重色彩的中和与空间的构图,空间线条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在空间中布出一个个盛景。日式禅意空间则显得更加简朴,注重地面的装饰,通过碎石、残木、青苔石等材料铺设地面营造意境。
禅意一词源于宗教用语,指清静寂定的心境。禅和宗教的关系使得它更多地表现出静的一面,呈现一种静态之美。
极简主义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禅意空间简朴、舒适、随意的特点与极简主义十分搭衬,无需过多繁复装饰,却难掩气质与内涵,用最少的元素表达最丰富的涵义,这也是禅理中所谓的返璞归真。
禅和极简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禅是中国的一种思维文化,更讲究的是一种意境。
而所谓的极简主义,则是西方对艺术的一种探索,是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维基百科的解释)
说实话,两者没有可比性,就价值而言,禅是高于所谓的极简主义的。
春日随想|日本生活美学:极简与禅
四周绿荫森幽,绿叶的芬芳与青苔的气味迎面飘漾。蹲在幽暗的光线中,沐浴在纸门的微弱反射光下,不管是冥想沉思,抑或眺望窗外庭院景色,那种心情,实难以言喻。
雨滴由屋檐或树梢滴下,溅落在石灯笼底座,打湿石上青苔,在渗入泥土之中,其中过程,如在身边。
不管是谛听虫鸣也好,欣赏鸟语也罢,都是最佳场所;不仅宜于月夜,更是咀嚼四季不同风华的不二之选。
以上文字是一个空间的描写,大家读完之后,能想象出是一个什么空间呢?
估计大家都不会往“厕所”这个词想。不过,以上文字还真的是描写厕所。日本的厕所。日本的古厕。文字摘自《阴翳礼赞》这本书。
这种古厕被描述得这么美,还真有了想去日本体验一番的心愿。
如厕这件事可谓是非常私人又略显不雅,却又是我们天天面对的事。日本的古厕,按照上面的描述来看,日本人是为这种无可避免的生理现象提供了一抹闲暇时光,不至于在做这件本能类的事务时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在那置锥之地中尽量营造出美感。对于古代日本人的这种追求,我深感敬佩。
能营造出这样格调的如厕体验,《阴翳礼赞》这本书里所传达出来的要点是“光线”。
我们都知道,在摄影里,光线是灵魂。没有光线的明暗对比,无法形成有深意的视觉效果。日本的古典美学中,不追求敞亮,追求摄影中明暗的对比,甚至是刻意营造出阴翳的效果。
阴翳的原意是枝叶繁茂成荫。在日本,阴翳成为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对美的追求,在那种幽暗、静谧之中能让人品味到一股禅意。阴翳的格调可以说是日本古典美学的精髓。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茶道、花道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总能给人大道至简的感觉。
我喜欢日本的古典生活美学,仅仅是一些庭院的照片,就足以扫掉一日的风尘仆仆。那样的气场,用枡野俊明的话说,它是一个能量点,在这个能量点里,我们变得专注又平静。
我最近看了五本日本生活美学的书籍,如沐春风,身轻如燕。正在阅读的这本《禅与极简生活艺术》,作者是枡野俊明,一位禅僧,一位禅庭景观设计师。他把“简”和“禅”,用极为易懂、朴素的语言描绘,仿佛隔空与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一起品茶聊天,让我们明白生命的真谛,激发我们去追求、诠释和展现一种禅的生活方式。
再把它和《阴翳礼赞》做一个结合,便更加了解日本所营造出来的“禅”文化是如何诠释出来的,它通过器、物、空间在人的心灵层面摒弃繁重,回归轻盈,让我们进入一种氛围、通道,去品尝寂静之中,我与自己,与世界,与万物的关系。
枡野俊明说:
“禅,极简,都不是抵抗物质,对抗生活,而是要理性、理性、再理性地看待物质、欲望,过平衡的生活。”
“禅的境界是智慧。智是事物本质,慧即抉择能力。”
结合他所说的,和我自身的体验,我对极简和禅之间的关系有了这样的理解:
简,并非简单,是过滤后的精华。精华务必是在选择之后形成的。选择即是取舍,取舍即要面对内心的真实需求,最终留下的是符合内心需求的,是滋养的,是安在的。这个追求简、成为简、呈现简的过程即是禅。
禅即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取舍的延伸。在这个取舍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重要”上升到了关注自己的内心,如何去滋养,并获得真正的自由。所以,禅不会说谎。如果我们没有达到那种境界,我们无法体现出禅意;如果我们到达了那种境界,我们无需刻意便处处体现出禅意。
枡野俊明的作品足以阐释他的境界。从这些设计出来的庭院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撮青苔,它们的多少、所处的位置、角度、形态,构成了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由一连串的“选择”产生。他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呢?他说:
“我一般是一边观察石头的表情、解读石头的内心、倾听石头的声音,边将数块石头摆放在庭园中。”
这就是选择的过程。这才是慧的真谛。经由智和慧,形成了一种艺术,一种交流,一种美的延伸。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让我尘世依然很热爱,就是因为看到了美的延伸。它让我对生命更加有信心,更加愿意停留在此刻,去感受这股永恒的能量。
极简,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把它理解为什么都不要,营造一种空无一物的状态。对词、方式、状态的追求,也并不是只有一种,我们需要去看很多种,然后再寻找出哪一种自己是最喜欢的,最舒服的。于我,我更喜欢枡野俊明对极简的阐释。他说:
“为了创造出一处空无一物的空间,我们必须放上一些物品。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无一物,我们看到的就只是一片广阔的土地,只有放上一些物品,我们才能感觉到“这是一处空无一物的空间”。这体现的是“有=无”,“无=有”。这就是极简。”
他的这段话和我们的水墨画所营造出来的境界是一样的。其实就是“留白”。
留白不是全幅画都是白的,那就构不成一幅画了。留白必须是有些地方有画,有些地方没有,这样才形成了一个“留”的动作。有必须由无来呈现,不然不构成有;无必须由有来呈现,不然不构成无,这是恒常的定律。当我们把世俗的空间、物品、事件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我们便得到一种符合灵魂深层需求的表象效果,从而又反过来滋养灵魂。
有=无,无=有,是对应、互助、互补、依附而营造出的一种深沉的美感。这是人类追求的其中一种形式的美。虽然进入科技时代,有这种追求的人越来越少,可它不会湮灭,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追求,不管如何,总会留有火苗。我们以为生物上的繁衍是人类得以延续的火苗,其实不是。火苗是对美的追求,是对它的热爱。它能让我们找到归途,并把我们带回家。
我沉浸并在这种美的延伸之中获得莫大的感动。
文章分享结束,极简空间和禅意空间和什么是禅意空间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