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38式日本刺刀有价值吗和一把38刺刀1200值不值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38式日本刺刀有价值吗以及一把38刺刀1200值不值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把38刺刀1200值。38刺刀使用了材质很好的钢材,加上使用了很先进的工艺,直到2022年,38刺刀的刀依然很锋利。日本在钢材加工技术好,保养的好的话,现在依然有用,所以1200很值得,并且很有收藏价值。
作为发动二战的元凶国之一的曰本,当时是亚洲仅有的实现所有武器自给的国家,曰本的军火工业为日军这个疯狂的战争机器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各种武器装备。曰本陆军依靠着这些武器装备,在短短十几年间就吞并了我国大部分的国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更是横扫整个东南亚,建立起了曰本法西斯心目中的皇道乐土—“大东亚共荣圈”。曰本陆军在二战时使用的武器装备,虽然比同时期的美苏德等陆军强国都要差一些,但是相比抗战初中期的中国陆军以及东南亚的殖民地驻防军(如菲律宾的美军、马来西亚的荷军和东南亚的英军)来说,曰本陆军的整体装备水平实属精良,比起还在用“老套筒”和“汉阳造”的中国**领导的抗日军队来说,日军的整体火力更是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1F-u8g'?;F,u)k0p"x1_.T"{7x
日三八卡宾枪
4T5n8w%h6g6I9O#y:f9j&\5E-M"w8l(^7{;Ep3B7R2c
三零式步枪是曰本第一支采用无烟发射药的军用步枪,也是曰本其后发展的一系列军用步枪的原型。1897年(明治三十年),东京炮兵工厂厂长、兵工专家友坂成彰大佐在自己设计的三零式6.5×50毫米半底缘圆弹的基础上设计成功一支6.5毫米口径的军用步枪,正在扩充中的日军很快就决定采用这支步枪作为制式步枪,并定名为三零式步枪,三零式步枪是当时口径最小的步枪。三零式步枪采用了毛瑟M1888式步枪的直动式枪机设计和5发弹舱设计,相当巧合的是,毛瑟M1888在中国的仿制品便是“汉阳造”(或者叫“八八”式步枪)。由于曰本一直以来就坚持发展骑兵部队的传统,和三零式步枪一起定型的还有三零式马枪,三零式马枪和三零式步枪的唯一区别是枪管缩短,更便于骑兵携行。三零式步枪/马枪非常容易辨认,其枪机尾部呈钩状,在中国被称为“金钩步枪”,当时的中国也进口了一部分这种步枪装备部队使用。三零式步枪并不是一支完美的步枪,存在着自身设计上的一些缺陷,根据日军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友坂成彰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新枪于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定型并装备部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沿用了三零式步枪的直动枪机式设计和5发弹舱供弹系统,根据三零式步枪沾染尘土后容易卡壳的缺点,友坂成彰大佐在三八式步枪枪机上增加了一个防尘盖,该防尘盖是随动式设计,成为了三八式步枪最显著的特征,“三八大盖”的称呼也随着日军侵略的铁蹄传遍了中华大地,三八式步枪在中国战场上一直被使用到1945年。三八式步枪口径仍然为6.5毫米,枪长1.275米,重3.9公斤,弹舱容量5发,有效射程460米,标尺射程为2400米。三八式步枪的优点在于构造简单,容易维护,子弹后坐力小,命中率较高。在抗日战场上,曾经出现过装备三八式步枪的日军在2000米左右的距离上进行精确射杀的战例,这足以证明三八式步枪所具有的高精度。由于三零式步枪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圆弹的杀伤效果并不好,友坂成彰另外设计了一款三八式6.5×50毫米半底缘尖弹,以增强步枪弹的侵彻效果。为了更好地利用库存量巨大的6.5毫米半底缘圆弹,三八式步枪也可以使用该种子弹。两种子弹的弹丸初速均为762米/秒。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6.5毫米半底缘尖弹的杀伤力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日军使用的6.5毫米步枪弹弹道低伸,弹头的飞行稳定性太高,在击中敌人时弹头不能通过翻滚作用把能量传递给肌体,弹丸在肌体上的穿入孔和穿出孔基本一样,只要不是命中致命部位,基本上就不会致命,而且伤口恢复也很快。而当时国民党军普遍装备的二四“中正”式步枪(仿德国毛瑟M1898式步枪)的7.92毫米弹丸,杀伤力巨大,只要命中躯干部位,基本上是非死即重伤,在抗日战场上,日军的步枪火力一直居于弱势。日军对6.5毫米弹的不满也导致了日军另一个系列步枪的出现,这个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左贤王汉化团队
在曰本步兵装备三八式步枪的同时,曰本骑兵也装备了三八式马枪,三八式马枪是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其构造与三八式步枪完全相同,与三八式步枪的区别在于三八式马枪的枪管和枪托都相对较短,整个枪长缩短到了961毫米,重量减轻到3.05公斤,更适合于骑兵携行,由于枪管的缩短,三八式马枪的有效射程和射击精度都有所下降。在三八式马枪的使用过程中,骑兵们最大的抱怨就是其配用的三零式刺刀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遗失,同时,在高速奔跑的马匹上安装刺刀对于身材普遍矮小的日军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曰本定型了一款新的马枪并且装备部队,该枪被命名为四四式马枪。四四式马枪与三八式马枪的尺寸和构造基本相同,主要不同的是,四四式马枪把刺刀改成了折叠式三棱锥型,使用时只要将刺刀伸展到位并且固定即可,在不用时可以折叠收入步枪护木下。八路军延安兵工厂研制的八一式马步枪的折叠式枪刺基本上就是以四四式马枪为参考设计的。四四式马枪的刺刀设计使得该枪非常适合于骑兵使用,曰本骑兵大量装备了此枪。作为一种易于携行的武器,四四式马枪也装备了日军部分后勤与特别部队,同时日军的第一和第三坦克师团也部分装备了该枪,作为坦克手的随身防卫武器。
由于在战场上吃足了“中正”式(毛瑟M1898式)7.92毫米步枪弹的苦头,日军痛感6.5毫米步枪弹威力不足。6.5毫米步枪弹的侵彻力不足,停止作用也非常差,常常出现敌人身中数发子弹仍能坚持战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在九二式7.7×58毫米机枪弹(1932年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型7.7×58mm无底缘步枪弹,名古屋兵工厂也于1939年研制出一支使用该种新型步枪弹的新式步枪,该枪被命名为九九式步枪(曰本神武纪年2599年,昭和14年)。九九式步枪分为两款:长步枪和短步枪。这两款步枪结构完全一样,只是长度不同。九九短步枪曾经被设想用来取代四四式马枪,但是由于长度仍然嫌长,而且重量也太大,因此四四式马枪仍然是曰本骑兵部队的主要装备。九九式步枪是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设计的,大体结构与三八式步枪相同。以九九式长步枪为例,该枪枪长1270毫米,枪管长657毫米,枪重4.10公斤,在携行性方面要差于三八式步枪,发射7.7×58毫米无底缘步枪弹时的弹丸初速为728米/秒,该枪标尺射程为1700米,有效射程为400米,为增加装备通用性,该枪和三零式步枪一样,均配用三零式刺刀。相比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枪管稍短。由于7.7毫米步枪弹威力大于6.5毫米步枪弹,九九式枪托底板很厚,用以增强发射时对后坐力的控制。九九式步枪的背带环在步枪左,照门上加了两翼,以方便对空射击。九九式步枪配有钢丝支架,以进一步增加射击稳定性。为了适应热带的作战环境,九九式的上护木一直延伸到头箍附近,并且对枪管进行了镀铬处理。九九式步枪主要由小仓兵工厂、大阪兵工厂以及广岛东洋工业等主要兵工厂生产,当时被日军占领下的奉天兵工厂也是九九式步枪的主要生产厂之一。九九式步枪总产量超过2,600,000支,主要装备日军在东南亚以及太平洋战场上的部队,九九式步枪在中国战场上并不多见。有意思的是,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兵工署将大量的九九式步枪改为7.92毫米口径并装备二线部队使用。九九式长步枪,此枪是广岛东洋工业(Toyokogyo,现马自达)制造的30系列,小仓兵工厂督造,该枪生产于1939年日军在战争中也使用了两种很特殊的步枪,分别是I式海军用步枪和二式伞兵用步枪。1938年时,由于曰本所有兵工厂都在为满足陆军的需求而开足马力生产,因此曰本海军只能向意大利的皇家特里尼兵工厂定购了六万支步枪,并命名为I式海军用步枪,I是意大利的英文缩写,代表该枪是意大利产的步枪。I式海军用步枪混合了有坂成彰和卡兰卡努的设计,该枪枪长771.7毫米,口径仍然为6.5毫米,使用三八式步枪的6.5×50毫米半底缘弹。I式海军用步枪被用作海军的舰用步枪和海军陆战队用枪,其枪托结构是典型的曰本拼合式枪托结构。该枪参加了太平洋战场上的一系列岛屿争夺战,但是在与美军M1型加兰德步枪的对阵中完全处于下风左贤王汉化团队
曰本44式骑兵步枪
三八式骑兵卡宾枪
在德国的帮助下,曰本在1940年组建了第一支伞兵部队,就像坦克在曰本被另外起名为“战车”一样,日军也给伞兵部队另外起了“挺身落伞部队”的名字。有意思的是,日军并没有选择德国师傅所使用的冲锋枪,而是打算另外在步枪上改造合适的武器。主要原因是曰本军方认为“只要一颗子弹就能打死的人,却用几十颗子弹去消灭,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浪费行为”,并且步枪的命中精度比冲锋枪要高很多,所以伞兵部队还是装备步枪的为好。这种落后的战术思想最终导致了二式伞兵用步枪的出现。二式伞兵用步枪,由名古屋兵工厂制造,此枪生产于1944年最先提供给伞兵部队的是折叠枪托的三八式马枪和可拆卸枪管的九九式短步枪,结果发现都不适合伞兵使用。最终,日军决定在九九式步枪的基础上研制新型伞兵用步枪,而曰本伞兵部队在1943年新型二式伞兵用步枪出现前就只能使用不合适的三八式马枪凑活了。为了便于伞兵携带,二式步枪被设计成可以拆卸为两段的结构,枪的前后段可以用一根插销固定,二式步枪的前段枪管下部设计有一个卡榫,将插销对准插孔并且旋紧插销即完成了步枪的组装,插销和卡榫卡接在一起,实现了枪管的密合和步枪的固定。在野战条件下,无需任何工具就可以在数分钟内将该枪拆卸或者组合完毕。二式伞兵用步枪发射7.7×58毫米无底缘步枪弹,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均略小于九九式步枪,该枪的射击精度良好,但是重量略大于九九式短步枪,主要原因是二式伞兵用步枪在两段的接合部使用了插销卡接结构,因此重量有所增加。二式伞兵用步枪仅仅在名古屋兵工厂生产,在1943年~1945年两年间,大约生产了22,000支二式步枪。在日军伞兵部队屈指可数的几次战斗行动中,二式步枪基本上都参与了战斗,最有名的一次战斗行动就是日军对冲绳岛机场的决死机降攻击行动,该枪在与美军的对抗中暴露出了火力贫弱的最大缺陷日1943年后产7.7mm有阪伞兵2式可拆卸步枪(枪可拆为2节便于携带)在三八式步枪和九九式步枪的基础上,日军研制并装备了数款狙击步枪,这些狙击步枪,不管是在抗日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给盟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日军装备的狙击步枪主要有九七式狙击步枪以及九九式狙击步枪。九七式狙击步枪是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其结构与三八式步枪相同,只是加长加厚了枪管,并且加装了4倍瞄准镜。由于特制的6.5×50毫米减装药子弹在枪膛内即完成燃烧的全过程,子弹在飞出枪口时产生的烟雾和声音等容易暴露方位的特征基本没有,凭借此种特制子弹和必死的决心,日军狙击手往往可以干掉整个炮班而不被发觉。1942年,在太平洋战场的日军又装备了一种新型狙击步枪,这就是九九式狙击步枪。九九式狙击步枪是在九九式长步枪的基础上加装了九七式狙击步枪的4倍瞄准镜。九九式狙击步枪通常使用特制的7.7×58毫米减装药子弹,但是由于7.7毫米子弹装药量多于6.5毫米子弹,因此,九九式狙击步枪的发射特征比九七式狙击步枪的发射特征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在太平战场上,由于美军占据火力的绝对优势,因此日军狙击手更喜欢使用九七式狙击步枪。
在抗日战场上,九七式狙击步枪得到了广泛应用,日军曾经在淞沪会战中广泛使用过加装瞄准镜的三八式步枪,在正面战场上,装备九七式狙击步枪的日军狙击手通常被用于狙杀敌方中高级指挥官、炮班以及机枪组,由于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缺乏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同时部队的素质又相对较低,日军狙击手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战绩。在太平洋战场上,装备九七式或者九九式狙击步枪的日军狙击手通常都躲藏在草丛或者树冠中,使用特制的减装药子弹对美军的战地指挥官、坦克车组、炮班以及机枪组进行决死狙杀。总的来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狙击活动远比美军来的活跃,日军狙击手往往抱着必死的决心进行狙击活动,这些狙击手可以在同一地点潜伏长达一周的时间,以等到合适的目标加以狙杀。但是由于日军狙击手的战术非常呆板,美军通常都会使用M3型坦克的37毫米高爆弹对可疑地区的树冠进行清扫,日军的狙击手就会“像被霰弹枪打中的鸭子一样纷纷掉落下来”。在美军加强了戒备之后,日军此种类型的狙杀就只能是为美军坦克手送上一道道开胃甜点而已曰本6.5mm97式狙击步枪.由于曰本本土极其缺乏资源,经济上根本不能承受大规模使用重炮武器的负担,因此机枪武器在日军的火力支援体系中处于支柱地位,日军在步兵部队中普遍装备了轻重机枪以弥补日军单兵火力的不足,日军每个小队都装备了一挺轻机枪,每个中队都装备了三至四挺重机枪,加强部队的编制更是达到了普通部队编制的二至三倍。日军在整个二战中使用的机枪种类繁多,除了最为出名的十一年式“歪把子”轻机枪外,日军还装备了九六式轻机枪、九九式轻机枪、三式重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等等,某些部队甚至使用过缴获的中国制捷克ZB26式轻机枪。这些机枪中,十一年式、九六式轻机枪以及三式重机枪都是使用三八式步枪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步枪弹,而九九式轻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则是使用7.7毫米九二式半底缘尖弹。在1939年的时候,日军共装备了三种口径一致却不能通用的7.7毫米枪弹,分别是海军和海军航空兵使用的7.7毫米全底缘机枪弹、九二式和九九式机枪的7.7毫米半底缘机枪弹以及九九式步枪使用的7.7毫米无底缘步枪弹,这三种枪弹虽然口径一致,却不能通用,如此繁杂的枪弹种类,想必日军的后勤压力会十分沉重。相比之下,虽然十一年式、九六式轻机枪以及三式重机枪发射的6.5毫米枪弹虽然杀伤力不足,但是却实现了与三八式步枪的高度通用化,至少日军的后勤官不会为分清三种不同的枪弹而伤脑筋了.十一年式轻机枪于1922年(大正十一年)设计成功并装备部队,为了简化后勤供应,该枪采用了三八式步枪的6.5×58毫米步枪弹,由于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枪托向右侧弯曲,因此在我国也被称为“歪把子机枪”。十一年式机枪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使用螺旋状散热片进行冷却,该枪是机枪史上唯一采用弹斗供弹原理的轻机枪,弹斗为漏斗状,容弹量为30发,每5发子弹都使用三八式步枪的弹夹装填在一起。由于曰本糟糕的子弹制造工艺,使用十一年式轻机枪时必须先将子弹涂油然后才能放入弹斗,否则的话,公差过大的子弹往往会导致供弹故障,因此在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枪托内藏有油壶。理论上来说,这种供弹系统节省了更换弹匣的时间,副射手只需不停地将普通的三八式步枪使用的5发弹夹装入弹斗内,机枪就可以实现不间断射击,但是实际使用中,这种设计产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弹斗式供弹系统太过复杂,实战条件下故障频频,在持续射击时枪管会很快过热而不能射击,而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快速更换枪管的问题,因此不得不停下来等待枪管冷却,在实际使用时,以300发为连续射击的上限。十一年式机枪的供弹系统的设计可以说是曰本人在武器设计上独出心裁却又糟糕透顶的典型之一,此种设计在十一年式轻机枪后就没有再被采用过。由于十一年式机枪糟糕的设计,曰本于1936年(曰本神武纪年2596年)在十一年式轻机枪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新型九六式轻机枪,该枪着重改进了十一年式机枪供弹系统和持续射击能力的缺陷。九六式轻机枪在设计时参考了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供弹系统,外形与ZB26式轻机枪非常相似,与ZB26外观的主要区别是九六式轻机枪采用了30发弧形弹匣供弹,而不是ZB26的20发直型弹夹。九六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冷却方式为轻便的气冷式。参考ZB26的设计,九六式轻机枪是曰本第一挺可以快速更换枪管的轻机枪,这种设计使得九六式轻机枪可以保持足够的火力持续性。九六式轻机枪口径仍然为6.5毫米,使用三八式6.5×58毫米半底缘尖弹,发射三八式尖弹时初速为730米/秒,该枪全长1054毫米,重量为8.85公斤。九六式轻机枪构造简单,坚固可靠,在射击时极少发生故障,该枪的特殊之处是可以配备刺刀,以进行白刃格斗用。九六式机枪本来是用于替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但是由于生产能力的不足,该枪直到珍珠港事变之后才全面装备日军在太平洋战区作战的部队,“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的第25军则是第一支全面换装此种新式机枪的日军部队。西方第一次知道该种武器存在则是英军缴获九六式轻机枪以后的事情了。与三八式步枪一样,十一年式和九六式轻机枪都存在口径过小、侵彻能力小以及停止能力差的缺点。因此,曰本于1939年(曰本神武纪年2599年)在九六式轻机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是将口径改为7.7毫米,新枪被命名为九九式轻机枪。九九式轻机枪发射7.7毫米半底缘弹,由30发弧形弹匣供弹,弹丸初速为70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理论射速为800发/分,枪全长1186毫米,重9.94公斤。该枪是日军在二战中使用的最为优秀的轻机枪,但是由于曰本工业生产能力的限制,其产量并不是非常的大。日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重机枪是在1905年日俄战争时期,当时日军大规模装备了法国的7毫米哈其开斯重机枪,在此基础上,日军于1914年(曰本大正三年)设计出一挺新式重机枪,并命名为三式重机枪,该枪口径与三零式以及三八式步枪一样,采用了6.5毫米口径,发射6.5×50毫米三八式步枪弹,该枪为导气式自动方式,采用气冷式冷却方式。三式重机枪枪管口部设计有消焰器,枪管后部有散热筒,机匣后部参考马克沁式重机枪,采用了平行护手设计,该枪配有重型三角架以提供稳定的射击平台。三式重机枪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广泛装备使用的重机枪之一。
出于与九九式轻机枪相同的原因,曰本于1932年(曰本神武纪年2592年)在三式重机枪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九二式重机枪,主要的改动是将口径改为7.7毫米,发射7.7×58毫米九二式半底缘步枪弹。九二式重机枪的自动方式和冷却方式均与三式重机枪相同,该枪采用30发弹板供弹,发射7.7毫米半底缘步枪弹时初速为721米/秒,表尺射程为2700米,理论射速450发/分,枪长1225毫米,枪身重26.6公斤,包括三角架时全枪重62.5公斤
九二式重机枪[三式重机的延续]
汉化交流空间二战中日军所使用的最糟糕的武器莫过于手枪了,侵华日军使用的手枪多达十余种,却没有几款是堪用的,为了简单起见,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这些手枪,只是选择典型的南部十四式手枪加以介绍。提起南部十四式手枪,就必须说到南部纪次郎大佐和他设计的几款自动手枪。1904年,曰本枪械设计师南部纪次郎大佐设计出曰本第一款自动装填手枪,该枪被命名为南部式(TypeNambu)手枪。南部式手枪口径为8毫米,8发弹匣供弹,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方式,发射由南部纪次郎大佐设计的8毫米子弹时初速为325米/秒,有效射程为50米,枪长229毫米,枪重0.875公斤。该枪并没有被曰本陆军采用为制式手枪,但是仍然有一些军官自行购买并装备使用。有意思的是,当时曰本陆军使用的最多的手枪就是大名鼎鼎的毛瑟M1896式手枪。在使用过程中,南部式手枪暴露出了故障率偏高的最大缺点。1920年,曰本陆军开始研制一款新式手枪以普遍装备部队。以南部式和南部陆式手枪为基础,南部纪次郎大佐和他手下的设计人员于1923年研制出一支新的8毫米口径的自动手枪。该枪于1925年(大正十四年)定型,并于1927年被曰本陆军正式采用为制式手枪,由于该枪是在大正十四年定型,因此被命名为南部十四式手枪,也称为十四式手枪。该枪的原理与南部式手枪一样,自动方式也为枪管短后坐式,发射8毫米南部手枪弹时初速325米/秒,有效射程50米,枪长228毫米,重0.85公斤,该枪配用的皮制手枪套外形极像王八的外盖,因此被我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式手枪在可靠性上相对于南部式手枪并没有较大提高,射击时的卡壳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可以这样说,日军在整个侵华战争中就没有一款自行研制的手枪可以和盟军大量装备的毛瑟以及M1911相比的。当时中国军队大量装备了毛瑟自动手枪,日军在与这种手枪的交火中往往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甚至专门为毛瑟发明了这样一种战术:士兵便衣携带20响毛瑟自动手枪,专门在城镇中与日军展开巷战。毛瑟强大的近战火力往往让日军伤亡惨重,而当时配备的南部式手枪根本就不能和毛瑟抗衡,甚至连三八式步枪也无法压制毛瑟的强大火力。在整个战争中,南部式以及南部十四年式手枪让使用该枪的日军军官大吃苦头,甚至靠缴获武器来补充自己的抗日游击队也对其的性能颇有微词南部十四式手枪,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枪(使用枪套的南部手枪
南部十六连发自动手枪,它可以连射16发
在整个二战中,日军的轻武器远远落后于当时的各个参战国。当时的其他参战国基本上都大量装备了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甚至当时的国民党军也大量进口并仿制了诸如伯克门式(MP18I的进一步改型)、M1928汤姆逊式等类型的冲锋枪。日军在与国民党军的交手中屡屡吃尽冲锋枪的苦头,特别是国内仿制的伯克门式9毫米冲锋枪(国内称为“花机关枪”,在国民党嫡系部队中装备到了班长级),甚至配备了100发的鼓型弹夹,真真是泼弹如雨。在血的教训下,日军于1935年开始研制新式冲锋枪,该枪便是鲜为人知的百式冲锋枪。1937年,南部纪次郎大佐研制出了曰本第一款国产冲锋枪样枪,该枪被称为南部式冲锋枪。南部式冲锋枪采用5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8毫米南部手枪弹,主要的枪机套件均是仿造德国MP34型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原理,由于该枪没有保险装置,在子弹上膛后便一直处于开膛待击状态,因此在使用该枪时必须十分小心,不然的话很容易走火,这个问题在百式冲锋枪的研制过程中一直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因此在百式冲锋枪中也保留了此项严重缺陷。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在认真听取陆军参试人员的意见后,南部式冲锋枪的弹匣被移至机匣左侧并呈水平状,这种类型的布置与英国斯登冲锋枪及其类似。新的冲锋枪1940年(曰本神武纪年2600年)定型并被命名为“百式”冲锋枪,该枪使用8毫米南部式手枪弹,采用30发弧形弹匣供弹,枪全长903毫米,枪管长280毫米,枪重4.2公斤,可控射速为300发/分,最高射速700发/分。百式冲锋枪枪身上钻有散热孔,同时配备了三零式刺刀。该枪于1941年2月开始少量装备特别部队以及东南亚的日军,在抗日战场上,此款冲锋枪极其罕见。百式冲锋枪可以分为前期型、后期型和折叠枪托型三种,这三种类型的产量都很小,分别是1000支、10,000支和230余支,相对于三八式步枪上百万支的产量来说,真是少的可怜。出现这种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日军落后的战术思想。在前文已经提到,日军一直认为“只要一颗子弹就能打死的人,却用几十颗子弹去消灭,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浪费行为”,同时曰本当时已经是不堪重负的军火工业也没有能力大量生产这种冲锋枪了。早期型百式冲锋枪配备有脚架,枪身下配有刺刀柄,其准星为切线式准星,表尺射程为惊人的600米(作者对此表示怀疑,因为8毫米南部式手枪弹根本没有这么远的有效射程,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日军对精确射击的迷恋),从50米~600米间,每50米为一个刻度。后期型与早期型相比,做了如下重要改进:刺刀直接安装在枪口部位,同时表尺变为固定式,取消了脚架设计,同时,后期型使用的弹匣也更为坚固,但是这样一来,两种型号的弹匣就不能互换了。后期型也叫实战型,其加工工艺更加简单,大量使用了冲压技术以方便生产。而折叠枪托型则是在早期型百式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制的,主要改动是将枪托改成折叠式枪托。该种型号的冲锋枪主要配备海军的伞兵部队"大正10年式手榴弾
可手掷或用大正10年式掷弹筒发射,中国俗称48瓣九一式手榴弾"自带发射药筒,可手掷或用89式掷弹筒发射,引信延迟时间7秒九七式手榴弾
8G.p]3k1g#}%Qhunking.game.topzj.com去掉发射药的九一式手榴弾改造,可手掷或用大正10年式掷弹筒以及一切枪口掷弹筒枪挂掷弹筒发射,引信引信延迟时间4秒九九式手榴弾
可手掷或用大正10年式掷弹筒以及一切枪口掷弹筒枪挂掷弹筒发射,引信引信延迟时间4秒九八式手榴弾
只能手掷引信引信延迟时间4秒
大正十年式
九一式昭和6年制定
九七式昭和12年制定`
末期型陶器制昭和19年~昭和20年生产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略军从1938年2月派飞机第一次到东阳轰炸至1945年8月投降撤出东阳的近8年中,在东阳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其主要罪行有:
1.狂轰滥炸,到处流窜、“扫荡”。据统计,日军在东阳境内狂轰滥炸,共出动飞机71架次,派兵流窜、“扫荡”115次。仅在1941年5月14日至17日,日军就出动飞机43架次,投弹400余枚,全市30多个都乡镇遭到轰炸;同时,日军派兵流窜西北部23个都乡,所到之处大肆杀人放火。短短三四天时间,全市有38个都乡镇受到日军侵犯和轰炸,共计被日军毁坏的民房1360余间,民众伤亡382人,其中,死亡255人,受伤127人。
2.杀人绝户,穷凶恶极。全市民众(不包括军队人员)被日军无辜打伤致残、杀害及抓夫失踪的有1763人(其中男1206人,女486人,儿童71人)。日军常把民众当成射击拼刺的活靶子打死,或让军犬活活咬死,还有民众被强迫自挖坟墓,活埋而死。
3.纵火烧房,抢劫掳掠。日军经常外出“扫荡”,滥杀无辜,作恶多端。据统计,全市毁坏民房10373.5间,家具25458件,农具21064件,抢杀耕牛400头、肉猪5503头,其他家禽、粮食、财物等(按1937年7月价值折算)计值共达1.6亿多元。1943年4月12日(农历三月初八)是黄田畈的传统交流会,日军趁机从城里赶到黄田畈抢劫。被抢物资有粮食、棉纱、火腿、布匹、食盐等600多担,耕牛40余头,被抓的挑夫从黄田畈市场一直连到王坎头村,队伍整整有10华里长。1943年11月1日(农历十月初四),日军到凤山楼西宅一带“扫荡”,附近18个村庄被烧毁房屋1000余间,残杀村民20余人。
4.施放鼠疫杆菌等,实施生化战。1941年、1942年,日军在金华、义乌、东阳等地施放鼠疫杆菌,东阳的歌山、林头、郭宅、厦程里、八担头、蒋村桥等近20个村庄鼠疫蔓延,患病177人,死亡163人。有的全家死绝无人收尸;有的自知染疫,怕连累别人,自掘坟墓,坐以待毙。据《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记载,日军占领金华及浦江一带前,曾有霍乱菌、副伤寒杆菌等投放。日军侵犯时,民众上山逃难,露宿山野,风吹雨淋,蚊虫叮咬,饱受饥寒,患病染疫者数以千计。据调查,1940年至1945年间,全市患霍乱、脑膜炎、痢疾、疟疾、麻疹等暴死的有4425人,全市先后患“烂脚病”(炭疽病)的有185人。当年,患者遍布东阳各地,有的被活活烂死,有的终身残疾,痛苦不堪。
5.奸淫妇女,禽兽不如。全市被日军强奸、轮奸的妇女无数,其兽行笔墨难以形容。有一个村庄被强奸的妇女就达五六十人,有的妇女被强奸后,还被日军割掉乳房,并用刺刀狠刺下身致死。日军在县城大寺下、财神殿弄、玉带桥和佐村上林口等地设立慰安所,强迫妇女充当慰安妇,供士兵蹂躏。
6.蛊惑人心,奴化教育。日军拼凑建立“乡镇联合会”“县政府”等日伪政权组织和“梅机关”等汉奸特务组织,在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统治;蛊惑人心,编办报纸,灌输“大东亚共荣论”,鼓动“中日亲善”,推行“以华制华”的怀柔政策;在沦陷区各学校规定课程、教本,强制进行奴化教育。
7.敲诈勒索,掠夺资源。日军为弥补战争消耗,在东阳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他们强迫民众使用伪币,推销日货;强行征收苛捐杂税;巧立名目,派粮派款;随意抓派民夫,为其修建工事、砍伐林木等。据统计,全市被抓派民夫近28万多人次。日军先后在城内设立“昭和通商株式会社”“昭和通商行”“森工公司”和“中支那株式会社出张所”“物资配给所”“海南洋行”等,在巍山设立“华中伐木株式会社”和“华中矿物株式会社”,大肆掠夺战略物资。他们在东阳滥伐林木,破坏森林,攫取桐油、白蜡,强行开采佐村砩矿和谷岱大龙(同)山背钴矿(山墨)等矿产资源。据统计,全市被盗伐木材91327立方米。(本报记者根据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整理)
AK-47突击步枪是前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Kalashnikov)设计的。АК-47,是俄语АвтоматКалашниковаобразца1947года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意思是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定型的自动步枪。
概况
АК-47突击步枪属于自动步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枪相比,枪身短小、射程较短,适合较近距离的战斗。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回转式闭锁枪机。7.62毫米口径,发射7.62×39毫米M1943型中间型威力枪弹,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可选择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发射方式。
AK-47突击步枪,于1947年被选中定为苏联军队制式装备,1949年最终定型,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生产。1951年开始装备前苏联军队。在1953年АК-47改变了机匣的生产方法,由冲压工艺变为机加工艺。АК-47开始大量装备苏联军队。前苏军摩托化步兵部队、空军和海军的警卫、勤务人员使用木制或塑料制固定枪托型,АКС-47(AKS)采用可折叠金属枪托的型号。枪托折叠长645毫米。供空降部队、坦克兵和特种分队使用。AK-47的枪机动作可靠,坚实耐用,故障率低,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都很好,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即使在连续射击时或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时,它的机械结构仍能保证它继续工作;勤务性好;结构简单,分解容易。АК-47主要缺点是,由于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枪管较短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准具设计不理想等等缺陷,影响了射击精度,300米以外无法保证准确射击,连发射击精度更低,实际上它可以满足以遭遇战为主的较近距离上战斗的要求,而且重量比较大。
苏军所装备的AK-47于50年代末由其改进型AKM所取代。1959年投产的改进型号АКМ(АвтоматКалашникова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н,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改进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缺点。同时,进一步采用冲压、焊接工艺,合成材料,减轻重量,生产成本低,利于大量生产。
AK-47是装备范围相当广泛的步枪,除前苏军外,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有的还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苏联将АК-47系列步枪及其及制造技术输出到世界各地。由于АК-47和其改进型令人惊诧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坚实耐用,物美价廉,使用灵活方便,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军队或者反政府武装都广泛使用的АК-47系列步枪。某些地区冲突的各方都非常乐意使用АК-47。另外,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其中包括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国(在中国其仿制品1956年式步枪曾长时间被称为56式冲锋枪),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古巴、朝鲜等,进入21世纪它仍旧在生产。АК-47的设计思路也影响了以色列、芬兰、中国等多个国家步兵轻武器设计:如我们熟知的以色列加利尔突击步枪。АК-47系列步枪是使用最广泛的步枪武器之一。其广泛程度在轻武器历史上可能只有毛瑟步枪和柯尔特左轮手枪可以相比。而卡拉什尼科夫则因为АК系列步枪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也被誉为“世界枪王”。
演变过程:
1944年,卡拉什尼科夫设计了一种发射7.62×39mmМ1943式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半自动卡宾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活塞和活塞杆固定在一起,但与机枪框并不相连,弹匣容量10发,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这种枪采用枪机回转式闭锁,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闭锁机头上有两个大的对称闭锁突笋。这种闭锁方式是直接参考美国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的。不过在这把半自动卡宾枪上的旋转机头是经过了卡拉斯尼柯夫的改进,比较长,旋转速度更快,大大地增加了闭锁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AK-47的研制其实是从这种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半自动步枪开始的,这种卡宾枪的闭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成为了卡拉什尼科夫自1945年至1990年之间研制的所有自动武器的核心部分,这个系统经历了50多年的实际应用考验,证实其具有非常优越的可靠性,因此这个系统也被人们称之为卡拉斯尼柯夫系统。
这种半自动卡宾枪1945年的试验型是1944年试验型半自动卡宾枪的改进型,基本特征一样,管状的拉机柄位于右上方。弹匣设计有所改变。但枪管上方的导气室,有点像西蒙诺夫的SKS,导气装置的外形上也已经有了一些AK-47的端倪了。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开始设计突击步枪。在这种半自动卡宾枪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全自动步枪,并送去参加国家靶场选型试验。样枪称之为AK-46,即1946年式自动步枪。导气装置和枪机基本上与原来设计的半自动卡宾枪一样,使用冲压铆接机匣,发射机构有单发和全自动两种,连发阻铁在扳机上;30发弧形弹匣的入口在机匣下方,保险/快慢机柄都在机匣左侧,手枪型握把,枪托、前握把和护木都是木制的,枪口制退器为圆柱形。
AK-47型试验型的操作原理与AK-46一样,不同的是:活塞、活塞杆和枪机体首次采用连成一体的方案——用螺杆固定在一起。机匣是冲压成形的,机匣前部与枪管固定,保险/快慢机柄首次被安放在机匣的右侧。导气室没有调节装置,拉机柄在右侧。AK-47型2号试验枪的特征是改变了导气室、活塞、活塞杆的设计。延长了导气孔,增加进入导气室的火药燃气,导气筒下方与枪管之间的位置有泄气孔,活塞杆有四条凹槽。枪口制退器改为双室结构。3号试验枪改变了导气室的设计,使圆柱形的导气活塞在导气室内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活塞杆有四条凹槽。采用新的枪口制退器。
AK-47突击步枪(第1型)是最终定型并在1949年正式投入生产的AK-47突击步枪,这种武器是为机械化步兵研制的,同一年苏联军队正式采用AK-47。这种型号并没有刺刀,机匣和许多配件是用冲压工艺来生产的,采用冲压工艺的好处是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许多人把这种早期的AK-47称之为“第1型”,以区分1951年和1953年生产的AK-47。
1951年的试验型(第2型)是在1951年生产的,主要的改变是把机匣的生产方法从冲压转变为机加生产。通过机械铣削出来的机匣的优点是比较结实,但缺点是比较重,而且材料消耗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生产这样一个重量不超过0.65kg的铣削机匣,一开始时竟需要2.65kg的钢材。发射机构、枪托和握把都经过加强,并增加了一种单刃刺刀。这种新生产的AK-47被称为“第2型”,不过第2型的产量很少,很快就被第3型所取代。
AK-47(第3型)是在1953年定型,主要是改进了第2型的枪托连接方式,特别是简化了机匣的机械加工方法,使之便于大量生产。这一型号被正式称为“7,62mmLight-WeightKalashnikovAssaultRifle(AK)”,即“7.62mm轻型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许多人称其为“第3型”。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改用机械加工方法的目的是什么,第3型的铣削机匣却比第1型的冲压机匣更轻。另外第3型的改进还包括弹匣,采用轻金属的新型弹匣在强度也加强了,而且与原来的钢制弹匣可以互换;此外,枪托连接方式也进行了简化和加固,这一系列的改进使突击步枪的整体重量比第1型更轻,而弹道性能则与第1型完全一致。
结构特点:
AK-47式突击步枪动作可靠,勤务性好;坚实耐用,故障率低,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但是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影响精度;与小口径步枪相比,系统质量较大,携行不便。该枪使用M43式7.62mm中间型枪弹。该枪有配用固定式木制枪托和折叠式金属枪托两种。
该枪枪管与机匣螺接在一起,其膛线部分长369mm,枪管镀铬。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都很好。机匣为锻件机加工而成。弹匣用钢或轻金属制成,不管在什么气候条件下都可以互换。
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发射机构直接控制击锤,实现单发和连发射击。发射机构主要由机框、不到位保险、阻铁、扳机、快慢机、单发杠杆、击锤、不到位保险阻铁等组成。快慢机位于枪的右侧。当快慢机装定于自动位置时,单发阻铁的后突出部被快慢机下突出部压住,不能转动,故扣不住击锤。此时,击发阻铁扣住击锤而成待击状态。扣压扳机后,阻铁解脱击锤,击锤回转击发。此后,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击发阻铁和单发阻铁都扣不住击锤,只有不到位保险阻铁卡笋能抵住击锤卡槽。当机框复进到位压下不到位保险阻铁传动杆时,卡笋即脱离击锤卡槽,击锤回转击发。以后则重复上述动作,实现连发射击。当快慢机装定于半自动位置时,首发弹击发前,阻铁扣住击锤而成待击状态。扣压扳机后,阻铁解脱击锤,单发阻铁也一同向前回转。若扣住扳机不放,则击发后击锤被机框压倒的同时即被单发阻铁扣住。此时,由于机框未复进到位,不到位保险阻铁传动杆向上抬起,卡笋和击锤卡槽之间有少许间隙。当机框复进到位,再次解脱不到位保险阻铁时,击锤被单发阻铁扣住,若再次发射,必须先松开扳机,使单发阻铁解脱击锤,击锤随之被击发阻铁扣住再次成待击状态。如果机框复进不到位,枪机闭锁就不确实。此时,机框的解脱突笋没有压下不到位保险,故保险阻铁卡笋不能脱离击锤卡槽。因此,即使扣压扳机,击锤仍不能向前回转,于是形成不到位保险。快慢机柄在最上方位置时,其下突出部顶住单发阻铁后突出部和扳机后端突出部的右侧,故扣不动扳机,实现保险。若此时击锤在待击位置,弹膛内有枪弹,因扣不动扳机,击锤不能解脱,所以形成后方保险。若此时击锤在击发位置,因扣不动扳机,阻铁不能向前回转,击锤后倒时即被阻铁挡住,机框只能后坐一很短的距离,不能将弹匣内的枪弹推进弹膛,故形成前方保险。
该枪瞄准装置采用机械瞄准具,并配有夜视瞄准具。柱形准星和表尺U形缺口照门都有可翻转附件,内装荧光材料镭221。表尺分划为100~800m,一个分划为100m,战斗表尺装定300m。但使用瞄准具瞄准时,只能上下拧动准星作高低校正,无法进行风偏修正,而且夜间射击时往往将准星护翼误认为是准星。
其它
有一种说法,认为AK-47是抄袭了MP44/Stg44突击步枪而设计出来的,证据就是两者外形相似。但事实上Stg44和AK-47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都有着极大的不同;也只是轮廓投影的相似而矣。Stg44和AK-47最相似的地方就是设计概念,不过在那个年代,也只有Stg44是唯一技术成熟且有大量实战经验的参照物。AK-47是既揉合了前人的精髓而又带有设计者自己技术性质的创新设计的步枪。
АК-47系列步枪名闻天下是在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АК-47和其中国的仿制品大规模地武装越南正规军和游击队。这种自动武器在丛林环境中深受士兵信赖。在越南战争时期,据说许多美国士兵转而使用缴获的越南士兵的АК-47,只是因为АК-47系列步枪拥有非常优良的可靠性、容易控制而密集的火力。
1970年代有这么一句俏皮话:“美国出口的是可口可乐,日本出口的是索尼电器,而苏联出口的是AK47”。根据前苏联方面的统计,全球范围内的АК-47系列自动步枪中,9成是仿制品,真正产地是前苏联的仅有10%左右。
АК-47一度是匪徒爱用的枪枝。过去香港警察的佩枪主要用于防卫用途,所以只配备点38手枪。后来,叶继欢、季炳雄、张子强等悍匪不断在香港做案,并配备了火力强劲的АК-47自动步枪,一度使警方束手无策。后来经过改善火力,以及加强情报等各部门的配套,才把局势扭转,进而把匪徒绳之于法。
1980年代美国毒品犯罪分子经常使用АК-47系列步枪,在虚构的影视剧情节中也经常出现。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影响,导致美国在1989年立法禁止进口АК-47系列步枪,理由是拥有几个所谓的“突击武器”的外形特征。
AK-47突击步枪数据
类型突击步枪
变种AK-47,AKS,AKM,AKMS,AK-74系列,AK-100系列
制造数量超过1亿
弹药М1943式7.62×39毫米中间型威力枪弹
弹匣容量30发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空枪重4.3公斤
全长:870毫米(固定枪托型);645毫米(折叠枪托型)
瞄准基线:378毫米
枪管长度415毫米
膛线:4条,右旋,缠距240mm
出口初速710米/秒
枪口动能1980J
有效射程300米
射速600发/分钟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