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式装修网


辽宁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会是个啥组织

时间:2023-08-09 作者:琬菱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辽宁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辽宁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知识,包括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会是个啥组织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一村一”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

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关于发展模式

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

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

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

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

(二)关于发展方向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

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三)关于发展策略

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

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

(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

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

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

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

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

(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

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

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

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

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

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会是个啥组织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9〕24号),设立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并挂辽宁省粮食局牌子,正厅级建制,为省政府组成部门。

主要职责

(一)贯彻国家有关“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拟订全省种植业、农业机械化、粮食流通、储备等产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承担完善我省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责任;综合协调农业和农村工作,组织拟订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拟订全省农业开发规划,拟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与具体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负责全省扶贫开发的相关工作。?

(二)指导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组织落实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组织拟订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具体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提出农业产业保护政策建议;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促进大宗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研究制定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三)承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责任,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健全省农业检验检测体系;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四)组织、协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依法开展农作物种子(种苗)、农药的登记及监督管理;执行有关农业生产资料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实施;依法开展有关肥料的监督管理;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开展相关农业统计工作,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指导农业信息服务。?

(五)承担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业防灾减灾责任,起草植物防疫和检疫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植物防疫检疫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植物防疫和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对省内外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发布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承担境外引进农作物种子(种苗)检疫审批工作;监测、发布农业灾情,组织种子、化肥等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六)制定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及其队伍建设的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按分工组织实施农业科研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七)指导农用地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拟订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改良政策并指导实施,依法管理耕地质量;运用宜农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拟订并实施农业生态建设规划,指导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指导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发展。?

(八)贯彻执行国家农业机械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拟订全省农业机械发展规划,引导农业机械结构调整;负责已投入使用的农业机械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农业机械统计等工作。?

(九)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粮食流通和粮油储备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拟订全省粮食流通和粮油储备的具体政策、规章制度、中长期发展规划、购销储存平衡计划和调控办法并组织实施;保障驻军、国家重点项目等粮油供应。?

(十)承办农业方面的涉外事务。?

(十一)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农委设26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安全、保密等工作;承担新闻发布和政务公开工作;承担农业行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综合管理;牵头协调农委系统和农业行业安全生产。?

(二)人事处。?

承办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工作;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农业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资格和从业资格管理。?

(三)产业政策与法规处。?

拟订农业产业政策,提出农业产业保护和发展的政策建议;组织开展农业农村经济重大问题调研,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议;组织起草农业农村经济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指导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负责落实农民直补政策和农业保险政策工作;承担农业系统的行政复议,组织行政应诉工作。?

(四)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

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财务、资产管理和审计;承担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工作;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工作。?

(五)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落实大宗农产品和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及价格政策规定;拟订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承担农业统计有关工作,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指导农业信息服务;承担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有关工作;组织协调菜篮子工程。?

(六)农产品加工局。?

贯彻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拟订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负责组织和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系统统计及数据分析;指导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实施工作。?

(七)发展计划处。?

拟订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编制年度计划;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关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全省年度主要农产品、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进出口政策建议,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关工作。?

(八)财务处。?

提出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信贷和保险等有关政策建议;编报部门预算并组织执行;指导、监督本系统财务、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管理工作。?

(九)外事外经处。?

负责农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国外农业发展动态;拟定创汇农业发展规划;协调管理我省与有关国际农业组织或机构的合作、交流事务;承办有关农业方面涉外事务。?

(十)科技教育处(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

承办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承担农业科研、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负责农民从业技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承担指导农用地、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负责指导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负责外来物种管理的相关工作;指导农业教育工作。?

(十一)种植业管理处。?

拟定种植业发展的具体政策、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种植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及标准化生产工作;发布农情信息,组织抗灾救灾和救灾备荒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储备和调拨;承担种子(种苗)审批和肥料、农药登记及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实施农作物遗传资源保护;参与国内和进出境植物检疫的有关事宜;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普查;承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事宜。?

(十二)农业机械化管理处。?

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拟订、实施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计划;落实国家和省农机补贴政策;提出农业机械化装备的技术要求和发展要求,并组织实施;指导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负责农业机械使用的安全监理工作;拟定支持农机产品推广目录;落实农业机械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承担农机试验鉴定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全省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及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承担农业机械化信息和统计相关工作。?

(十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承担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提出技术性贸易措施建议的工作;承担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信息发布等工作;承担组织、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机构考核工作;承担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承担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

(十四)粮政处。?

研究提出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意见并组织实施;组织起草全省粮食流通和省级储备粮管理的法规草案和有关政策,承担粮食行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拟订全省粮食收购市场准入意见并组织实施,负责全省粮食收购许可的审批工作;负责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管理工作;组织全省粮食行业综合调研工作。?

(十五)粮食调控处。?

拟订全省粮食总量平衡、宏观调控、粮食流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全省粮食应急工作,拟订粮食供应应急预案,并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拟定全省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全省粮食供应网点布局规划并指导其建设;负责粮食流通行业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和管理全省粮食市场信息网络。?

(十六)粮食储备处。?

拟订省级储备粮油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承担省级储备粮油的收购、储存、轮换、调拨、销售等管理工作,指导省级粮食储备库管理工作;指导市县储备粮油和商品粮保管工作,负责省际和省内市际间粮油调运协调工作;负责粮食企业储存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资格审查。?

(十七)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处。?

负责监督国家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拟订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具体政策、规章;监督检查军粮供应和救灾粮供应等政策性粮食的落实情况,负责全省粮食购销活动和库存情况的监督检查。?

(十八)粮食行业发展处。?

拟订全省粮食行业发展和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全省粮食产业化工作,负责全省粮食质量管理工作,指导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推广粮食科技成果和加工技术;负责拟订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全省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十九)军粮供应管理处。?

负责全省军粮供应行政管理工作;拟订全省军粮供应管理办法和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全省军粮供应网点布局规划,组织军供网点维修改造项目的申报和管理;负责全省军粮供应站资格审核认定工作;负责落实国家下达我省的军粮供应计划工作;负责军粮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全省军粮供应价格测报和统计工作。?

(二十)扶贫调研处。?

研究提出我省扶贫工作的政策和建议;起草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文件和报告;组织扶贫工作重大课题研究;组织开展扶贫开发宣传工作;协调社会各界的扶贫工作及定点帮扶工作;负责扶贫信息工作。?

(二十一)扶贫开发处。?

拟定扶贫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拟定农村贫困人口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的扶贫标准;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扶贫资金分配方案,指导、监督扶贫资金使用;指导跨地区重点扶贫项目;组织对扶贫开发情况的统计和动态监测;负责扶贫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十二)扶贫资金监管处。?

参与拟订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协调拟订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方案;检查、监督、协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负责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督系统网络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

(二十三)农村经济综合处(综合协调处)。?

负责全省农业农村的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农村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负责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性调查、研究工作,并提供相关数据;研究提出涉及“三农”问题的对策及措施;负责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等工作。?

(二十四)政策指导处。?

负责研究拟订我省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相关政策和完成任务情况,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

(二十五)县域经济工作处。?

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有关政策和措施;掌握县域经济发展状况,适时分析、督促检查县域经济运行情况等;协调县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问题,搭建融资平台;负责县域经济发展社会综合评价;负责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

(二十六)信访处。?

负责农业系统和直属单位群众来信、来访和接待工作;负责农业系统重大信访案件和问题的调研、处理,指导农业信访工作;负责有关部门和单位转办、交办的信访事项;负责来访农民群众的接待等工作。?

离退休干部处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及在沈直属单位党群的工作。?

设置纪检组、监察室合署办公,负责纪检和行政监察工作

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概况

辽宁中部城市群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范围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总面积6504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4%。经济区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形态和特征日益凸现,是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发展基地之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域和辽宁省的经济核心地带,是世界上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少有的都市密集区,更是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生态文明,增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区域综合承载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互惠共享原则。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以产业分工协作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重组,实现“双赢”、“多赢”及利益共享。二是创新优先原则。促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转换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与投资环境,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定位:逐步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打造成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区,东北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中心。逐步使这一地区成为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先导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具有发展活力.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展目标:以2005年为基期,地区生产总值到2010年,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年均增长14%,到2020年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到2010年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到2010年年均增长22%,到2015年年均增长20%,到2020年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0年年均实际增长12%,到2015年年均实际增长10%,到2020年年均实际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到2010年年均实际增长10%,到2015年年均实际增长12%,到2020年年均实际增长13%。城镇化率到2010年达到70%,到2015年达到80%,到2020年达到85%。按照分工有序、结构优化、整体发展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能力,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拓宽产业空间,发展产业集群。立足于发挥“哈大”城市绵延带中心枢纽的作用,沿“哈大”发展轴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构筑“一核、四带、六群”的区域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建设沈阳特大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整合发展空间,拓展城市功能,打造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科教文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建成超强的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性中心城市。

打造四大经济发展带:通海产业大道经济带是以沈西工业走廊为基础,共同建设一条沈阳经辽阳、鞍山至营口的通海产业大道,这条大道包括沈西工业走廊、沈阳近海经济区、沈辽工业走廊、鞍海经济带和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与四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形成良好衔接,推进辽宁腹地和沿海良性互动发展,成为带动辽宁中部城市群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动脉和重要增长极,形成北起沈阳,南至营口的经济隆起带。沈铁工业经济带是以102国道为轴心,南起蒲河新城,北至毛家店镇。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大型工业项目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铁岭承接沈阳和国内外其他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工业集中区,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沈本工业经济带是北起沈阳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向南延伸到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本溪工业加工区、南芬循环经济区。在空间发展方向上,以钢铁深加工制品、现代中药、旅游业发展为突破口,打造精品板材生产基地、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加工基地、现代中成药制造基地、旅游休闲服务业基地,最终实现以沈阳对接为主,向辽阳、鞍山和丹东延伸发展。沈抚产业经济带是按照沈阳“东优”和抚顺“西联”战略,实现资源共享、生态共建、发展共谋、功能共升。打造以沈抚两市共同母亲河为主轴线的沈抚产业生态环境景观带,构建沈抚两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发达区,国际化人居、休闲、生态旅游度假区。

发展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以沈阳装备制造业为中心,打造区域装备制造业研发集成总部,零部件加工向周边城市辐射转移。鞍山建设成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增强抚顺、本溪的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辽阳建设成专用设备生产基地,营口建设成船舶生产基地。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主要是以抚顺为核心,发展炼油、乙烯、催化剂及精细化工产业。建设北方重要炼化一体化基地,以辽阳为核心,开发炼油、乙烯和芳烃三大产品链,建设全国重要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沈阳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氯碱化工等产业,鞍山和本溪利用焦化副产资源,铁岭利用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钢铁工业产业集群主要是以鞍钢、本钢为核心企业,营口新鞍钢、抚顺特钢等为辅助支撑,建设钢铁产业及钢铁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拉长钢铁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集群是以沈阳新纳米技术为核心构建产业链,鞍山、本溪新型钢铁材料产业链,以及抚顺、辽阳、营口等新型材料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装备、软件等核心产业,以及打造国家生物工程、通信电子、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制药产业集群是以构建国家级新药研发为平台,参与国际中药生产经营标准制定为主攻方向,在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培育创新型网络式医药产业发展集群。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一轴、三区、六带”的物流网络体系主框架。沿沈阳-营口交通线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物流主轴通道;发展沈阳、鞍山、营口三个物流业聚集区;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装备制造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南部、鞍山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物流产业带,以抚顺、辽阳为重点的石油化工物流产业带,以本溪、鞍山为重点的钢铁物流产业带,以沈阳、辽阳、海城、营口为重点的轻工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北部地区、铁岭、抚顺西部、辽阳、鞍山为重点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六大物流产业带。推进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沈阳为中心,加速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旅游产业与交通、农业等相关产业相协调。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全面开通与国内省会城市、热点旅游城市的直飞航线。加快金融、信息、会展和中介服务业发展,建设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培育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形成一批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较高、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中介服务机构。按照《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关于加快哈大发展轴沿线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将辽宁中部城市群划分为三大都市区和四条城镇发展带。

三大都市区:大沈阳都市区是以沈阳为中心,结合抚顺、本溪、铁岭城市发展空间调整的战略机遇,发挥辽宁中部城市群通海产业大道经济带、沈抚产业经济带、沈本工业经济带和沈铁工业经济带的带动作用。鞍辽都市区是结合鞍山和辽阳地缘相近、产业互补优势,拓展区域发展空间。通过建设鞍海经济带、沈辽工业走廊,实现鞍山和辽阳城区南扩、海城北靠,推进鞍辽一体化发展。营口都市区是结合我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加快营口港建设,推进营口地区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规模,发展大营口都市区。

四条城镇发展带:铁岭—营口城镇发展带,是东北地区哈大城镇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轴线。沈阳—抚顺城镇发展带,是推进沈抚同城化和带动抚顺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轴线。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轴线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沈阳—本溪城镇发展带,是沈阳辐射丹东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沈阳—阜新城镇发展带,是带动辽西地区发展的重要轴线。加强中心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经济规模,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完善网络。建立功能齐全、运输便捷、内外衔接、管理科学等多方式、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

一是区域公路网建设。重点规划实施沈阳至康平、抚顺(南杂木)至草市(辽吉界)、丹东至海城、桓仁至永陵、丹东至通化等高速公路,使之与沈阳绕城、辽宁中部环线、沈阳至铁岭、沈阳至抚顺、沈阳至大连、沈阳至丹东、沈阳至彰武等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构成区域公路主骨架。配套建设沈西工业走廊相关道路设施。

二是区域铁路交通建设。以连接铁岭、沈阳、辽阳、鞍山、营口五市的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为重点,配套实施沈阳枢纽东部环线、沈阳集装箱物流中心工程和本溪枢纽。通过建设沈西工业走廊铁路、沈丹客运专线和高新线、沈吉线、沙鲅线扩能提速改造工程,实现通道供给能力的提升和运行效率的改善。同时,以沈阳地铁为中心枢纽,推进区域城际铁路建设,向外辐射至抚顺、本溪、铁岭、辽阳、鞍山等城市,形成放射状的城际铁路交通网络。

三是区域机场建设。加快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升级改造,拓展新的航空运输通道。扩建沈阳至桃仙机场高速公路、沈阳地铁南延工程、新建机场西出口道路,全面改善机场旅客集疏运条件,强化机场枢纽地位。

四是区域港口建设。营口港重点推进鲅鱼圈港区四期工程及A港池的建设,启动仙人岛新港区的开发,加快集装箱、铁矿石、钢铁、油品等大型化、专业化、集约化运输设施建设。

五是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大伙房水库输水一、二期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沈阳石佛寺水库供水工程、本溪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加快推进中部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中水回用工程等。遵循“节能优先,供给多元,改善结构,协调发展”的能源保障原则,统筹规划区域能源开发利用,科学有序引导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区域能源保障能力和区外能源的稳定供应能力。

一是保障区域煤炭产业发展。实施沈煤集团西马矿改扩建、抚矿集团东露天矿能源综合开发工程、铁煤集团长城窝堡煤矿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加快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程,发展煤炭生产加工、煤电联营、煤化工等项目,延伸煤炭产业链。

二是保障区域电力发展。重点推进铁岭电厂二期、清河电厂“以大代小”、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抚顺发电厂供热分厂,沈阳金山、沈阳浑南、沈阳西部、沈阳北部,国电鞍山,本溪热电,辽阳煤矸石热电,营口华能等热电联产工程。

三是开发区域可再生能源。推进桓仁抽水蓄能电站和抚顺地区小水电工程建设。加快法库、开原、昌图、调兵山等县(市)风力发电项目建设。

四是加快域外能源输送。加快建设省际间原煤运输通道,完善东北骨干电网系统,建设蒙东呼伦贝尔到鞍山500千伏直流输变电、辽吉间500千伏输变电、引俄入辽等输电通道,增强受入域外电力能力。支持陕京二线、俄罗斯油气、中海油油气田开发、大连液化天然气等天然气输入工程建设,确保油气稳定供应。一是统筹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多渠道挖掘未利用土地、空闲地、废弃地、低效利用土地的潜力,盘活土地存量。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和实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土地收购储备金制度,健全土地交易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流转,加强土地产权与资产管理。

二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建设跨流域调水和城市水源工程,有计划地限制开采和补充地下水,缩小地下水位下降区域面积,推进污水资源化。限制发展高耗水、重污染的建设项目,加强节水技术改造,加大工业用水回收处理设施投入,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建立节水和用水的价格新机制,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

三是优化开发矿产资源。统筹开发矿产资源,重点推进抚顺、铁岭煤层气、油母页岩,鞍山、营口菱镁矿及煤系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开展矿产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培育循环经济型矿山企业。一是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对电力、冶金、建材、石化等行业的污染治理力度,有计划地搬迁改造中心城区的重污染企业,建设城市周边防护林带。

二是强化区域水污染治理。以辽河污染治理为主线,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点源治理为重点,实施环境污染共防共治。省级开发区和县(市)及重点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要求的目标。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开采、产品制造、产品消费、资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置全过程管理,建立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企业间或产业间的中循环、社会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大循环三个循环层面,形成内部较为完整产业链与资源综合利用链。

四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落实区域内节能减排任务和责任,严格控制产生二氧化硫排放项目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淘汰钢铁、铁合金、电力、煤炭、建材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一是构建自主创新平台。坚持产业化、聚集化、国际化和自主创新发展方向,不断提升产业的集群创新能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无障碍流动。

二是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区域共同的市场。构建内外统一的市场体系,实现要素资源的开放式循环,并依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有机地参与国际、国内分工。

三是建立区域互动机制。深化辽宁中部城市群与“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互动与合作,以沈营出海大通道为基础,形成沿海、近海与腹地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强与东北其它区域的经济合作,搞好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好吗

院校专业: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四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建校71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艺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成绩。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是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培养的13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的管理及技术骨干。,学校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确立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有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学校占地面积1890亩,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图书馆图书资源总量251.9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46个。学校设有20个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8000余人。学校是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高校,拥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电子信息、机械、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MPAcc)、翻译(MTI)和艺术(MFA)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五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辽宁省属高校中位列第一。,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8个,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含硕士领域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建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优势特色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11个、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重点支持专业2个、示范性专业5个、特色专业2个;获批省级实验教学、实践实训等中心和基地29个、资源共享课9门、视频公开课程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2013年以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2项,获批省级优秀教材8本。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广泛开展,近三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702项、省部级奖励1439项,被团中央确定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KAB创业俱乐部高校。,学校建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8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34人。学校引进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现有国家级人才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7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6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9人,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学校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等项目。学校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7个科研平台被确定为辽宁省高校首批开放的重大科技平台。建有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投资1亿元的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教学实践创新中心获批2021年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项目。与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组建了石油化工联合实验室;与抚顺市人民政府、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辽宁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并注册成立了辽宁泓顺石化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学校与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50多家企业和研究院签署协议,形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实习实践基地群,其中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5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个。,学校积极参与辽宁“一带五基地”建设、“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先后选派325名教授博士深入全省218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600余次,培训各类人员1000余人,解决了300余项技术难题,突破国家“卡脖子”技术1项,5项成果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一流学科2019年重大标志性成果。辽宁省环保产业联盟工作有序推进,联盟主动对接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深入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校地、校企研究院,创新创业平台为载体,聚焦石化产业急需,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成果转化。联盟召开了多场就业招聘会、科技成果对接会,成功举办两届大学生创新大赛,引进企业家进校园进课堂为学生授课,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学校大力实施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芬兰、韩国、日本等17个国家的4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开展本科生“2+2、1+2+1、2+1+1”等培养项目;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开展“4+1”研究生培养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单位。,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秉承“问学穿石、修身诚化”校训,传承办学优良传统;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总结凝练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新时代雷锋“五个一”精神,构建起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文化浸润、社会实践、典型引领“五位一体”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体系;建成的雷锋精神育人展馆获批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风华青年宣讲团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第一批入库项目、“三下乡”国家级重点理论普及宣讲团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16个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创建了“百家讲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园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文化品牌,建有羽毛球、击剑两个教育部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爱心助人先进单位”、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等荣誉称号,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党委、文明单位、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

其他信息: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一本。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石油化工为特色”的辽宁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重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省级特色专业:自动化、材料化学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示范专业:油气储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化学工程与工艺、机电一体化、应用化学省级重点支持专业:应用化学、石油工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介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1953年迁至抚顺,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四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好了,关于辽宁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和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会是个啥组织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相关推荐

辽宁设计装修价格,辽宁省装饰装修工程计价...

1、辽宁设计装修价格 辽宁装修价格 辽宁省各地的装修价格会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参考数据: 沈阳 基础装修(...

辽宁省中式餐厅装修公司,辽宁省中式餐厅装...

1、辽宁省中式餐厅装修公司 推荐辽宁省中式餐厅装修公司: 沈阳 辽宁实创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中艺装饰工程...

辽宁房屋装修工程价格,辽宁省房屋建筑与装...

1、辽宁房屋装修工程价格 辽宁房屋装修工程价格 一、基础装修 水电改造:2040元/平米 墙面基层处理:1525元...

辽宁公司装修费用排名,辽宁省装饰装修工程...

1、辽宁公司装修费用排名 辽宁公司装修费用排名(2023 年) 排名 | 公司名称 | 平均费用(元/平方米) | | ...

装修案例


装修知识